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5473839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中考作文阅卷反思200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仍然是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以“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审题难度不大,适合考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出自己独特的有个性的认识和思考。但当我们在为今年的作文命题叫好,为某些考场佳作啧啧赞许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考场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存在问题(一)目中无“题”,审题、扣题意识不强考场作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试题有限制条件,阅卷有时间要求。这就要求考生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明明白白我的心”,要利用开头、结尾、段首等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

2、楚看到。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通篇不着一“寻”字,让阅卷老师如处雾中。更多考生则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象征性地扣了一下题目,中间却对题目避而不谈或直接偏离题目,“王顾左右而言他”。如下面这一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诗仙李白的名言。他曾经多次被贬,但他仍然对生活怀有信心,仍然笑对生活中的一切失败和痛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所写,他自己虽遭受贬谪,但仍然保持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报效祖国。文章开头说作者决定到古代名人身上寻“情”,但在具体叙述过程中,没能紧紧扣住“寻”这个题目,而是自说

3、自话,盲目引用名人事迹,把原题“寻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扣题行文则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二)选材不当,思想认识不高阅卷中,笔者发现大量的选材低幼化倾向,所记故事还停留在“儿时与伙伴捉迷藏”、“幼儿园时代的趣事”、“在草地里寻找蚯蚓”等等,语言“奶味”,材料低幼,故事编得像小学生,立意缺乏深刻的内涵。思想认识水平与初三学生的生理年龄极不协调。1机械拼凑。“寻”这一命题对选材要求相对非常宽泛,因此不少考生就以“一寻、二寻、三寻”, “寻美景、寻真情、寻知识”,“汶川来寻、外国人来寻、熊猫来寻”等形式简单对应自己的选材。所选材料没有必然的

4、内在联系,纯属考生“寻”到哪,就写到哪。这样的机械拼凑,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既显示了考生审题立意的浅薄,也暴露了考生思维简单,不爱思考的陋习。2虚假空洞。这种误区主要表现在滥用想像虚构,缺乏生活气息。“想像虚构”能力是一种提炼概括的能力,它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现实的审美判断和提炼概括。从阅卷统计来看,很多考生喜欢写想像虚构的文章,如童话、寓言、名人故事、科幻故事等,但限于写作能力,这些“故事”往往编得不“圆”,给人以胡编乱造的感觉,甚至出现低幼倾向。有些考生明明缺乏文史知识的积淀,却选用了历史题材。加上用以表达的语言与借用的人物口吻风马牛不相及,显得不伦不类。譬如有一篇文章就讲了这样一个故

5、事:我问上帝:情为何物?上帝笑而不语,只将手指向一边。循着他所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被关押的犯人向刑场走去。此时风凄凉地刮着,打在犯人的脸上,他不感到畏惧,虽然已走向刑场,但他的嘴角扬起一丝淡淡的微笑。此人是谁?竟让人感到如此熟悉,再定晴一看,啊,原来是文天祥。“快放了他!”我大声呼喊着,但没有人理睬,随着刀光落下,文天祥已血肉模糊,然而我的心也模糊起来我似乎从文天祥身上寻找了什么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用心”,作者为了表现自己从文天祥身上寻找到“爱国情”,进行了超乎寻常的想象,而使文章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所抒发的情感自然也就是虚假的、矫情的。此外,由于对所运用的表现形式驾驭力不强,有些文章可谓漏洞

6、百出:知识性错误、时空安排错乱、头绪太多而引起的情节错乱等。(三)似驴似马,文章体裁不明有的作文先讲一个故事,有非常细腻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已成记叙文模样,突然笔头一转,开始谈古论今,大发议论,围绕一个中心论证,又成了议论文。有的作文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后半部分,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详细细地讲故事,看起来又是记叙文的写法。这两种现象在今年中考作文中为数不少。需要提醒的是,考生选定什么文体,就要写得像什么文体,文体一旦确定,就要避免文体不明的毛病,千万不能写成多种文体杂糅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请看下面这篇文章:成功需要我们去努力创造,需要我们不断寻找,才能取得成

7、功。 那是一个夏天,我在卧室看书。突然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小飞虫,扑扑地飞起来。在原本闷热的傍晚,小飞虫带给我一丝情趣。这时我注意到这只小飞虫,见它那拼命的样子,想飞出窗户与户外的飞虫共同玩耍,我更觉得下面该有好戏看了,因为窗户紧闭,没有一条是它能够飞出的道路。我细心地看着它在窗户边艰难地寻找着,看着它一直不停地振动双翅,奋力向光明处撞飞,我想看到它的身躯最终倒下的时刻,但我竟然没想到,它在最后时刻居然找到一丁点使它获得光明的光亮。这时我沉默了,感叹那小飞虫的顽强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同样,汶川大地震,便汶川人民压倒在钢筋混凝土底下,为了让他们获得重生,全国各地武警官兵寻找一个又一个受困的人,他们

8、为了寻找受困群众,往往会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进行抢救,使人民获得生的希望。他们的这种努力寻找,拼命的寻找使他们获得成功。发明大王爱迪生,面对实验的无数次失败,但他仍没有放弃寻找成功的希望。终于在失败无数次后获得了成功。寻找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怕困难,不放弃一丝希望,即使有再大的挫折也要选择努力寻找。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能随时为你敞开,你才能取得成功。本文紧扣题目,叙事说理,文通字顺,内容也还算丰富,但却被评为四类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体不明。文章前半部分记叙自己观察小飞虫不懈寻求光明的经历,如果按此思路,重点描写,写出波澜,应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但后半部分风格骤变,转而对汶川大地震和爱迪生发明电灯

9、丝事例发表议论,这与前文极协调。(四)缺少描写,情感表达不细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考生要善于“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记叙文的思想主旨,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叙述交待。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再次翻到第二张照片,那是我们班在初三时的一次秋游。大家把自己的缺点和过错都写在了一张纸上,把这张纸再放进将军山的泥土里,表示我们要把缺点和错误地留在将军山上,真正改正我们以前的缺点。本文意在通过几张照片来寻找初中集体的快乐时光对作者成长的帮助和启迪,中心明确,选材角度也很巧妙。但所选这段文字描写不够具体。只是静态的叙述,没能“寻”出

10、照片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感悟。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写法,说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感情不够细腻。同样是通过照片来表达情感,下面的片段就在描写上就技高一筹,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高度赞赏:第二张照片是我和老班的合影。老班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师。看着照片上的她,我不由地寻找到她教导我的点点滴滴。平日里老班总是面带微笑,鼓励我们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我每次向她提问,她总是很高兴地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那是属于老师特有的眼神:激动而不亲妮,严格而不乏温柔,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又如滋养万物的春雨。看着照片上的老班,想到她那双令我难忘的眼睛,我感到内心一下子变得澄澈,思路也变得清晰,这是我用心寻找来的幸福啊!(五)表

11、达粗糙,语言基础不牢文字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吃惊地看到,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不用或错用标点的现象大量存在。相当数量的考生语言贫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句式单一,缺乏应有的语言表现力。必(毕)竟、尽(竟)然、即(既)然、既(即)使、观(关)心、茫(盲)目、无孤(辜)、肯(恳)求、以(已)经、决(诀)窍、故(顾)名思意(义)、拨(跋)山涉水、物事(是)人非远不止这些!很难想像,上述“鲁鱼亥豕”现象就出现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出自学习了九年母语的初三学生的笔下。所有这些,让阅卷老师在网上更是一览无余,对作文得分影响是致命的。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用语偏

12、激,情感观点不妥;段落冗长,层次思路不清;入题太慢,剪裁安排不当等等。二原因剖析以上问题,不是偶然产生的,是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指导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审题能力不强。2写作素材匮乏。3平时缺乏严格有效的作文过程训练和专项训练。4作文教学处于无教材、无序列、无方法的状态。尤其是中考作文复习指导缺乏序列,无章可循。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师生重视程度不够,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三应对措施从今年中考作文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需要采取的措施涉及多个方面,限于时间关系,我仅从两个方面,即加强审题扣题能力和如何选材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13、谈谈具体的应对措施。(一)加强作文审题能力的训练。应该说今年的作文“寻”,与去年“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相比,审题难度并不大,但阅卷中仍然发现大量不切题意、南辕北辙的文章。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审题难度降低而减少跑题、偏题现象。也许老师们真的很困惑,为什么差不多“年年讲、次次讲、篇篇讲”费力最多的审题老是出问题?反思一下平时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指导审题时,老师更多地关注了审题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另外两个方面,即审题意识的增强和审题习惯的培养。审题训练三个关键词:意识、方法、习惯1增强审题意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要改变学生审题偏差的现状当从阅读教学入手;要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当从教师做

14、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平时的阅读教学来看对作文审题的影响:教智取生辰纲我们热衷于梁山好汉的介绍而冷落了题目中“智”字;教心声我们大谈特谈对现时教育制度的不公而忽视了题目“心声”的真正内涵;教曹刿论战我们津津乐道于曹刿与鲁庄公的比较而对题目中“论”字避而不谈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文本题意的外围兜圈或拓展,久而久之,这种忽视文题的阅读教学就会对审题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挖掘,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如初中课本中有三篇关于生命的课文(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谈生命),老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加以辨析。此外,我们要反复对学生灌输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我曾不止一次引用

15、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关于考场作文审题的“经典名言”:高考作文是选拔人才的“竞争”,就必须遵守一条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竞赛规则”,那便是: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譬如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否则,对广大踢足球的考生来说,就很不公平了。高考作文如此,中考审题同样如此。2掌握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比较常规的审题方法主要有:一是借助题目前面的提示语,将自己带入写作情境,快速打开写作思路,明确题目含义,特别是带有比喻义词语的含义。如“门其实开着”中“门”,“翻过那座山”中“山”,“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中“钥匙”等。二是根据题目呈现的结构形式,捕捉题目中“题眼”,抓住写作重点。例如“其实很简单”中的“其实”;“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中的“总”等。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在审题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考场中容易“激动”,那就是看到似曾相识的题目,不问青红皂白,照搬照用,缺乏灵活变通,这就要求在平时通过多识善比,加强审题训练。所谓多识善比,就是将带有相同或相近词语的题目进行比较审题,让学生辩明其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增强他们审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