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2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5466891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 我们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只限于抄抄写写,或脱离生活实际,趣味性不强,学生面对作业就会持被动心态。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探究性作业的尝试。我们理想中的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具有积极的作业心态,在完成作业时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探究性要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想要去探究。与探究性学习相比,它更强调学生自主的探究,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相对较少。、 自主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

2、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3、开放性学生的语文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4、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二、 我们的做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探究学习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四年级语文教材练习2“处处留心”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一张示意图。而且让学生说说家附近地

3、地名得名由来、古今的变迁。布置学生预习时,也许因为习惯使然,也许因为很多学生是外地的,他们对暂住的地址名称都叫不全,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直接无视这些要求,他们只关心书上的抄写书上读读背背的成语和名人名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就给学生讲了三茅镇的由来,它是因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给老百姓治病行医,子孙后嗣绵延得名的小故事。扬中还被民族英雄岳飞称为“小沙”,讲述这些历史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自然而然对所在的地区产生了兴趣,所以回家或上网或请教,了解了丰裕兴阳村、明华村、和气村等地名的由来和变迁,发现了这些地名都和历史的发展有关系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

4、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2、挖掘探究的渠道()、课文内容深究类 如学完春联这一课,这个专题进行如下的设计:读春联,读出上下联节奏、韵味;析春联,体会春联对仗的特点;摘春联,摘生活中、书本中见到的春联,全班交流;对春联,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说横批;写春联,学生走向街头,为群众写春联。在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汉语的凝练生动、博大精深。、学科知识解析类(出示图片)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

5、,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抽象。我举个例子:在教学生写书信时,如果我告诉学生书信的正确写作流程是:称呼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综合探究类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社会热点调查类如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社区中邻里关系”“我们的学生午餐” “小区的安全状况”等,然后撰写小论文。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起于思,思源于探。探究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我们的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