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5465120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权威服从的读书笔记-2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读书笔记摘要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本书所研究的对权威服从的机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其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在社会现象中存在很多“悖论”,但是又存在很多的合理性,比如这里的权威服从实验。我觉得社会心理学对这种“悖论”现象的探究,除了揭示其事实或试图找到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机制外,也挺供给了读者对自我行为的反思线索,和对社会现象中道德“悖论”的多方思考方式,让读者的认知变得立体化。因此我选择了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关键词 服从 社会心理学

2、权威1、 实验内容196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对权威的服从实验,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被试),在主试的指令下,当“学生”(被害者,实则是实验室聘请的演员)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其中主试在其中扮演的“权威角色”,会跟被试和“受害者”介绍实验的“方法”和“目的”。刚开始实验的任务还算简单,但是,随着单词记忆数量的提升,“学生”的出 错率越来越多,被试对他施加的电击强度也越来越强。随着电击强度越来越大,“学生”的痛苦也不断加深。一旦“

3、老师”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他来承担。虽然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烈撞击墙壁,并歇斯底里地叫喊:“我有心脏病,我要立即退出实验!”而主试只告诉被试:“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必须进行下去。”令人震撼的是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而在实验前,米尔格兰姆曾经让耶鲁大学的学生对实验结果做过 预测,平均预测结果仅仅是1.2%,也就是40个人中应该只有半个人会将电压等级调到最高。实验最后的情景也是最可怕的一幕:“学生”因电击不再发出任何 声音,“实验者”仍在执行“权威角色”发出的残酷指令。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

4、,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2、 影响个体对权威服从的因素其中实验一到实验四是以感知“学生”的距离为变量来做的,分别是与“学生”远距离见不到学生,给予声音回馈,接近“学生”,接触“学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被试与“学生”的距离的拉近,服从的比例也会随之下降,这是因为随着被试与“学生”距离的拉近,被试的初期的群体结构会由主试变为“学生”,并且在接触到“学生”痛苦反应时,移情作用会使被试感受到“学生”的痛苦,也会使被试感受到自己在“学生”意识中的位置越发突出从而抑制他对学生的惩罚,

5、而被试也会明确的感知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对“学生”造成伤害,达到了行为与感受的统一。实验五设置了新的情景,实验六将主试与“学生”性格做了调整,实验七设定了主试不在场,实验八被试变为女性,实验九签订了社会契约书,实验十将具有权威机构背景的耶鲁实验室换成了普通实验室,实验十一让被试自由选择电击的级别。实验结果表明,增加为难被试的道德情景,主试与“学生”的性格,被试的性别,实验的机构背景都没有影响到对权威服从的比例,而签订社会契约准则对服从行为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但是主试(权威)与被试的距离增加会使服从的比例降低,而在被试可以自由选择电击强度时都会倾向于选择最小,这就意味着,在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对待他人的

6、方式时,其理性和道德占了重要位置。实验十二学生自己要求被电击,实验十三由一个普通人下命令,实验十三a被试旁观,实验十四权威变成受害者,实验十五设置两个权威,实验十六两个权威一个成受害者。除了实验十三a和实验十六外的服从比例与实验一相同,实验十三的服从比例降低为20%,其他组都没有达到最大电击的人。这表明被试的服从决定因素是对权威做出反应,被试的行动由占据更高地位的人指导。实验十七设置两名被试(其中一名总会反抗),实验十八电击任务由同伴完成。这两个实验结果表明群体力量可以很有效的反抗权威,但是群体力量如果被权威利用也会推动服从。综上表明权威是影响个体服从的重要因素,离权威越近服从效果越好,社会契

7、约准则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服从,而群体的力量则像水能载舟和覆舟的原理一样在不同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效果。3、 对权威服从的解释对权威服从是等级体系中生存价值观的体现,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等级制度的确立保证了社会组织能够高效的运行,这样的观念机会被每一个人所接受,可以说人类具有服从本能,同样社会也会对个体的服从产生影响。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人类天生也具有一种抑制自我对同伴造成伤害的抑制机制,为了使自动体(作者假设的一种简单生物,能从自我管理转化为等级功能)能够更高效的工作就要创造一个外在的协调源,由此就产生了等级机制。在等级机制里,自动体会放弃掉自己的控制权,并将其移交给更高级别,自动体在自主行动时最重

8、要的抑制机制(抑制对同伴的伤害)就成了次要因素。任何个体想要成功的在等级体系中运行,就需要做出内在的改变,即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转换自我状态,作者将其称为“自主状态”和“代理状态”。自主状态中,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行动,而代理状态中个体则是执行他人意愿的代理。在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自我定义方式允许更高地位的人对他进行管理,把自我看成是执行他人意愿的工具,并且进入代理状态会很难回到自主状态,代理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抑制机制的关闭。就像在权威实验中一样,当存在权威时,被试会按照主试的要求行动,而讲伤害他人的抑制机制放在次位,而当被试可以自主选择时抑制机制会成为首位。代理状态的先决条件

9、是个体生存在权威机制中,能够感知权威并愿意进入权威体系,权威的环境要与命令相协调。在进入代理状态后,个体会将权威情景定义为合法情景,并将个体的责任转移。由此可以看出,对权威的服从是社会的等级机制导致了权威存在的合法性,而这种合法性又导致了个体对其尊重,从而使个体对其心理机制作出调整而完成服从。4、 对社会“悖论”现象的思考米尔格拉姆对被试做了一个实验预设,与试验结果是大相径庭,而绝大多数看到这样实验的人也对实验结果表示震惊,这似乎违背了所有正常人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我们会将这种违反我们认为的最基本道德观的人定义为坏人,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本书中也有提到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用“平庸的

10、恶”的观点来解释艾希曼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最终方案”中所扮演的角色。阿伦特认为艾希曼的“恶”,不是来自一种人性自身的恶,而是一种平庸的“制度的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艾希曼。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谴责那些看似不符合道德伦理的行为,自然很容易。可是这样的标准是建立在我们有能力用我们自己的思维和理智来判断问题并能作出与这种判断相对应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评判标准并不怎么公平。类似的社会问题在公司或各种组织中都显而易见。在讨论医患关系时,常常我们会把矛头指向医生,很多有权威的批评家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矛头都指向医生,然后很多人也就相信了权威的看法,但

11、是做过医患关系问题的社会学家就知道,这个问题中医生也是受害者。“小悦悦”事件也是多数民众道德判断与行为失调,但是我们不能够仅仅用道德缺失这样的字眼来给他们下定义,这其中也牵扯到了社会大环境与自我保护的心理。当我们的道德认知和实际行动本辨别各种社会行为发生的机制用一种理性的探究的眼光去看待这种行为。本书的案例中作者有提到一个被试在参加这次试验后拒绝了服兵役的资格(越南战争),因为从这个实验之后这位被试意识到权威保护下的伤害只不过是被冠以对国家忠诚的伤害。这本书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和选择,我们获得了解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思路,对能够像书中提到的那位拒服兵役的被试一样,对自我本身的行为作出一个调整,于是我们能够更好的生存在社会机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