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75428737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摘 要:山药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滋补强壮剂。山药可做多种菜肴,耐运输贮藏,又可加工成干制品。山药是佳菜、是药用蔬菜、是中药,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主要介绍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的方法,栽培技术等。关键词:山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加工;管理 Abstract:the Chinese yam is one kind of medical value very high nutritious tonic. The Chinese yam may make many kinds of cooked foods, bears the transportation to

2、 store, also may process does the product.The Chinese yam is the good vegetable, is the medicine uses the vegetables, is 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also is one of our country tradition earn foreign exchange through ex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s.Mainly introduced the Chinese yam biology characterist

3、ic, the reproduction method, the cultural technique and so on.Key Words:Chinese yam; biology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echnique; processing; management目 录1.山药生物学特性12.繁殖的方法13.栽培技术24.田间管理35.病虫害防治46.采收加工47.品质鉴别58.参考文献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说明书山药的裁培管理技术山药为薯芋科植物山药的干燥块根,为期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薯芋”、“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山药性平,味甘,

4、入脾、胃、肺、肾经、可补脾胃、益肺肾,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糖、久泻、肺虚咳嗽、肾虚腰痛、滑精等症。山药又名薯蓣、大薯,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取其地下块茎为食,质地柔滑,营养丰富,可药、菜兼用,具有补气、补脾胃及补肾固精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衰弱,食欲减退,肢体疲乏,慢性咳嗽多痰,遗精,小便频数,消渴及妇女白带等症。山药食法多样,块茎刮去外皮洗净可蒸、煮、炒、烩食。山药在日本市场享有“林野山珍”之誉,需求量逐年增加,且价格不菲。 1.山药生物学特性 山药都用无性繁殖,须根系,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达1米,主要分布于20厘米30厘米的土层中。横断面圆形或多棱形,右旋。地下块茎

5、有长圆柱形、圆筒形、纺锤形、掌状或团块状。外皮有红褐、黑褐、紫红等色泽,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须根。叶先端尖,基部戟状,叶柄长,叶腋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称零余子。花单生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中极少结实。 山药性喜高温干燥,块茎 10 C时开始萌动,茎叶生长适温为 25C28 C,块茎生长适宜的地温为 20 C24C,叶、蔓遇霜枯死,块茎能耐15 C的地温。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好。 2.繁殖的方法 山药的栽培品种较多,应选择良种进行繁殖。繁殖材料可用珠芽和芦头。株芽主要

6、用来育苗,为下年生产提供芦头;芦头用来生产山药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故2-3年需要更新一次。 2.1 株芽繁殖10月下旬山药茎叶萎黄时收摘珠芽,选大而圆无损伤、无病虫害的珠芽,放在屋内用干砂储藏,冬季防止冻害;来年春天气候转暖,作畦,在4月上中旬下种,行距18-24厘米,每10厘米隔种2-3粒,种植深度6-9厘米,种后浇水,过半个月左右,幼苗便可出土,当年秋季挖出,备作种栽,亦称圆头栽。 2.2芦头繁殖冬季挖取山药时,选茎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的山药芦头,选长约12-18厘米的掰下来,4-5天使伤口愈合,再用砂储存好。储藏方法是,屋内铺一层河砂,厚约15厘米,再平铺一层芦头,厚1

7、.5厘米,再盖砂9-12厘米,如此一层砂一层芦头,当堆至60-90厘米高时,盖层河砂,最后再盖层草即可过冬。但室温不可过高,一般5左右为好。待翌春化冻,晚上无霜时即可栽植。 3.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中国栽培的山药是薯蓣属下,两个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 3.1.1 普通山药(Dbatata)又名家山药。叶对生、茎圆、无棱翼,叶脉79条突出。这类中按块茎形状又可分为三类。扁块种,块茎扁形,似脚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的脚板薯,浙江瑞安的红薯。圆筒种,块茎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如黄岩薯药、台湾圆薯。长柱种,块茎长30厘米100厘米,直径3厘米10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药,江苏宿迁、郊

8、县、沛县的线山药、牛腿山药、鸡腿山药等。 3.1.2 田薯(Dalata)又名大薯,茎具棱翼,叶柄短、叶脉多为7条,块茎甚大,有的重达40公斤以上。按块茎形状也分三类。扁块种,如广东葵薯、福建银杏薯。圆筒种,如台湾白薯、广州早白薯。长柱种,如台湾长白薯、江西广丰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3.2 选地整畦:山药是以地下肉质块茎为产品器官的一种蔬菜。须根系,因此对土壤理化性能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求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肥力高,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畦高要求60厘米以上,畦面80厘米。 3.3 打洞、施足基肥:是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畦整好后,选一根长1.5m、直径2cm的钢筋,按株行距2

9、0cm30cm的规格在畦面上边打洞边摇钢筋,打成洞深一米,直径10cm的深洞(使山药块茎有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长得又长又大又直),结合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优质厩肥、人粪尿、鸡鸭粪肥及土杂肥等,亩施40担。病区播前还须结合翻土,每667m2再用3%米乐尔颗粒剂5kg,喷拌湿润细土100 kg,开沟均匀撒施在种苗两侧或掺入腐熟饼肥等有机肥中,均匀撒施,翻入2530cm土中。 3.4 栽植时施足基肥,深翻24-30厘米,耙细整平,做成平畦。栽植方法分单行与双行两种,行距30-45厘米,株距15-18厘米开沟栽植,沟深15厘米,宽18厘米,芦头顺序平放沟内,或每沟双行,摆成“人”字形,使芦头在沟之中线

10、两旁,每相隔3厘米的距离,施腐熟的粪土并覆土,稍加镇压,栽后灌水。 3.5 种块处理 在各植前20-25d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极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一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另,横径2.4-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3.6 种植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种植,华北地区多

11、在4月下旬,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华南地区则在34月。种植前要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1m左右,宽0.6-0.8m,并与外沟相通。田长超过20m的还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然后在种植行中央拉绳,按行距5-6cm,在沟中用10-12cm粗的钢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松土层底部。将种薯的上端顺沟走向横放在洞口上,以引导新生的块根垂直下伸,生长粗细均匀,达到出口和收购的标准。排放好一沟后,随即覆土起垄,垄高10cm。 4. 田间管理 4.1 支架引蔓:山药一出苗就要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达1.5m。

12、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台风吹倒。 4.2 中耕填土: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Ocm、宽3O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 4.3 追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l次,根据植株长势施尿素10-15kg/667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发展。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追施1次。 4.4 灌溉排水:山药一般不浇水,以促进块茎向下生长。块茎迅速膨大期,如过于干旱仅能浇小水、严妨大水使沟塌陷。每次浇水渗入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块茎下扎的深度。立秋后为使山药长粗,

13、可浇1次透水。山药怕涝,如遇大雨应及时排水。由于夏季生长较旺,应注意分次追肥,施肥可结合浇水施入或撒施根旁;夏季还应注意排水,否则土壤过湿时对根群生长不利,且易长成叉根,影响根的产量,但土壤过干也会降低产量,故在生长期中要注意适时浇水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山药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叶蜂,蛴螬等,一般在雨季危害严重,应注意防治。 5.1 病害 5.1.1炭疽病危害茎叶,受害茎叶上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有不规则轮纹,上生小黑点,防治方法:(1)收获后,将株病叶集中烧毁;(2)移栽前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3)发病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

14、倍液,7天一次,连续2-3次。 5.1.2 褐斑病危害叶片。叶部病斑不规则、褐色,散生小黑点,有时穿孔。多雨、地涝危害严重。防治方法:(1)定期轮作、并清洁田园,清灭越冬菌源;(2)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7天一次,;连续2-3次。 5.1.3 线虫病是近年发现山药块茎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了推广打洞栽培外,应提倡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将杀虫药剂均匀地撒在10厘米深的种植沟内,一般每亩使用 5灭克磷颗粒剂 6 000克,或 5的敌线灵乳油8 000克。 5.2 虫害 5.2.1 叶蜂 咬食山药叶片,造成叶片严重缺失,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块茎产量降低。用2敌杀死3000倍

15、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5.2.2 蛴螬 咬食块茎,使块茎煮不烂,味变苦。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0.1拌种。6.采收加工 6.1 采收 山药收获期长,从10月上旬到翌年4月个旬山药萌芽前均可收获,一般每667m2产200030OOkg,山药收获多在冬闲时间,一般先从山药沟的一端挖一段空壕,根据山药块茎垂直向地下生长的习性,用窄锨沿着块茎先取出其前部和两侧的土,直挖到块茎最下端、然后用铲切断块茎背后侧根,小心取出,尽量保持块茎完整。年前收获、其块茎应多带泥土,可在室内或贮藏沟沙藏,将块茎垛好,撒上沙土、盖 上草苫。以后随上市随晾干去掉泥土,保持山药外表新鲜。如年后收获、冬季可在大田山药垄上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