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讲座(1)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5422905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讲座(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写结合讲座(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写结合讲座(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写结合讲座(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写结合讲座(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讲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讲座(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读写结合是“良方” 如何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大纲对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学作文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通病。仔细想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写作文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单凭观察和一些素材是不够的,要想治好这通病学生还需要懂得把作文写具体的“良方”,那就是读写结合。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生既能把作文写具体,更能掌握写作的熟练技巧。”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重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 首先,

2、深挖教材,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 实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我发现每个文本都有许多可以挖掘的语言训练点,有的可以从表达方法上模仿,把它写挤进课堂。每节课都能动动笔墨,每篇文章都能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和语言,日积月累,写作方可能水到渠成。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想从以下几点具体谈谈。1、挖掘精彩的语句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

3、热情。如桂林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是个精彩的片段,作者应用了一系列修辞和写作手法,鲜明地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写漓江的水借大海和西湖之美进行对比。然后分别用一个排比,三个分句三种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在学生赏析了漓江的描写,明确了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应用后,我引导学生迁移:校园的柳树真_啊,_得_;校园的柳树树真_啊,_得_;校园的柳树真_啊,_得_。如匆匆一文这样写到: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4、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脸盆、饭碗、眼前,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然后进行仿写,两位学生分别是这样写的:生1:体育课上,日子从欢歌笑语中过去;回家的路上,日子从脚边过去;升旗的时候,日子从冉冉升起的国歌中过去。生2:于是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戏声中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五彩缤纷的画面中过去;不听课时,日子便从走神的一刹那溜走。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章的精华,让学生在美丽的文采中感受到美妙的意境,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去说、去想、去写。2、挖掘细节

5、描写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文写作特点,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事例,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如帮助车夫一事,作者先写了事情发生的环境:“黄昏时分”,“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回家。”这时,车夫被碎玻璃戳破了脚,痛苦难忍。这时,作者的父亲和伯父鲁迅先生急人所难,热情救助车夫。作者通过父亲和伯父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热爱。接着,作者又描写了鲁迅先生的激动神态,进一步写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如全神贯注: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前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让学生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学生知道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就能写细;让学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就能传神。再如:小英雄雨来: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

7、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li趄qi,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先让学生默读,圈出动作的词语:弓着伸出 扭着 拉 抽出 打 揪 拧 打 趔趄 后退 碰 抓 撞3、挖掘心理活动描写 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对人物心里描写相当到位,在全文中起了点睛的作用。如穷人一文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

8、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作者把桑娜内心的矛盾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一写法很值得学习。学文后,我要求学生反复读文,体会懊悔的心里活动。在此基础上以我做错了一件事为题,写自己在做错事时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有话可写了。4、挖掘文章空白处“补白”是课堂练笔的一种训练形式。它是作者在撰写文章时,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空白点,这一空白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展开个性化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的渠道。同时“补白”训练,。对理解课文主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穷人一文在桑

9、娜撩开帐子后嘎然而止,情节的“空白”让读者意犹未尽。教学至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渔夫见到邻居家的孩子会怎么说,桑娜一家在本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两个孩子的生活会是怎样?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如丰碑一文中的将军得知面前的死者就是军需处长时,课文是这样写的:“将军挥动着的手突然停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此时的将军,心潮澎湃,其中包含着对军需处长的误解而感到的歉疚,包含着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品质的敬佩,更包含着对军需处长的沉痛的哀悼。但是课文对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只字未提。教学时,我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让孩子们去想象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将军的

10、内心活动进行“补白”。这样一引导学生就有的写了,并且写的都很具体。二、 学会观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积累的训练,这当然离不开观察了。对这方面的训练,想谈以下几点。1、观察要有方法 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是耳听眼见。平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记下来留备待用。平时我让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指导时观察某处景物,告诉学生可按由远到近或从上到下,先面后点的顺序进行。如秋天到了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先观察地上的树叶,再观察天空的大雁,清晰地勾勒出一

11、幅秋景图。观察室内陈设,可按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的顺序进行;如颐和园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描写了园中的湖光山色。在学生了解这些观察方法后,让学生试着观察周围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房间等。观察时尽量让学生有所得,如作观察小笔记等。整个过程要体现出由“引”到“放”,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和有序性,从而为写作积累材料。2、观察要抓住特点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或对象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而每种事物的每个观察各有自身的特点,若孤立地看某种事物或某一现象,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全面地认识它。我采取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到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进行比较,那么就很容易发现

12、他们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这种做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把杨梅果的大小同桂园进行比较,让人很容易了解杨梅果大小的特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看多媒体图片,诱发学生对杨梅果的喜爱,然后启发学生描述家乡的一种水果的外形特点。有的学生谈到“家乡的弥猴桃”:弥猴桃刚长出来时同枣儿一般大小,遍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软软的,犹如刚出身的小狗身上的绒毛。等到弥猴桃渐渐长大,绒毛随着表皮的颜色变成褐黄色,随手摘一个放在手里,沉甸甸的,足足有半斤重。再如鲸中,作者把鲸的舌头的重量同几十头大肥猪比较,把舌头的宽窄同八仙桌比较,得出鲸的形体庞大的特点。在学文的基础

13、上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写作材料。三、学会摘抄,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阅读好的文章,只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我让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还要让学生明白聚沙成塔,厚积薄发的道理。平时我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不仅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抄写生字词、书面回答课后问题等课外作业区分开来。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并及时表扬鼓励,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的核心是学会具体表达。学会具体表达的途径是积累和技巧。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阅读课本。”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必须上好阅读课,通过课堂教学,把教材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利用课文教材之典范,设计一些练习,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读写训练。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和表达的技巧,把写挤进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扎实有效,才能实现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