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

上传人:mo****ip 文档编号:175422902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word版本)(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王春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地震,它与地表探秘、火山、岩石共同组成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在学生了解了地表探秘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自地球内部的信息。我的电子教案的结构安排如下:(出示课件)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教材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其中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和避震演习,了解地震知识及危害。难点是弄清楚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有层次的学习,对地震有真实的感受,并真正的学会一些避震常识。因为我国刚刚经历四川汶川大地震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学生对地震这一现

2、象可以说还是刻骨铭心。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新课标课程标准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分析),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质疑猜想观察实验结论应用”,以激趣导学为主线,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上现有的资源把抽象的、学生倍感陌生的现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利用资源适时的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创设合理的模拟情境游戏让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结合自己的推理想象能力,自主探索地震的形成。因此选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课件出示),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

3、原则。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猜想,感知地震上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汶川”和“5。12大地震”图片资料并配上声音,使教学媒体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情感的工具,我从听觉、视觉入手,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陌生的地震现象再现于他们眼前,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震时会有什么现象,会带来什么灾难?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是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地震这种现象中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出科学这门学科问题多样性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疑问是多样的,对于这些疑问师生共同梳理筛选出适合本课研究的内容(课件出示5个问题),通过师生交流,把探索地震带来的灾害作为研究的重点。二、实验探讨,推想地震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身边随时可以找到的物品,如托盘、书本、铅笔盒、积木、橡皮泥等和我为他们准备的薄、厚不同的木片,让他们根据这些材料去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

5、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遇到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讨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实验氛围。有的小组仿照课本搭建模型,有的小组折断薄木片,有的小组折断厚木片。有了这些感性的体验,我进一步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分层讨论,(课件出示讨论题)这是一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讨论题,让学生由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思考,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很顺利地实行了地震形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认识到了地震所造成的危害。(课件出示)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信息加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三、科学演示,认识地震(播放多媒体片)我充分利

6、用计算机多媒体图、文、音、动、色的功能,为学生准备了“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危害”的课件,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想像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和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计算机直观演示的功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纪录片,再次直观感受地震的情景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地震: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成功的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

7、的在于运用,把教材知识与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的运用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查阅和相互交流来完成。我为学生准备了资料库,方便学生查阅,有地震预报、地震前的征兆、避震知识等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上去点击相关的标题,查阅相关的内容,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提出问题,统一解决问题的课堂模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来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在学生了解了避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室内避震演习,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即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进行避震小游戏的练习(课件出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设

8、计了以下的思考练习(课件出示),练习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为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把地震的危害作为板书的主线(课件出示)。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既遵循了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生想获取知识,努力去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心理活动规律。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索,能动的发展。以上是我对本次教学一些粗浅的理解,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抨指正。谢谢。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2动与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课,该课的主要内容是:

9、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一、教学分析(一)设计理念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二)设计特色围绕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的这一焦点,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VCD进行师生对话。(三)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学生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2)学生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3、知识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4、科学、技术、社会

10、、环境目标: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二、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上,于是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这时我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引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接着我又播放多媒体VCD汽车的运动(动画片)让学生

11、观看,看完VCD,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更浓了。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让学生默看课文中荡秋千这一部分内容,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秋千上女孩的角度来看,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她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而对于地面上的女同学来讲,秋千的男同学对于自己来讲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运动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中判断秋千上的男同学是否是静止的,是将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判断者自己作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

12、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说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人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反之,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接着我又播放VCD汽车的运动,让学生再次熟悉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我播放多媒体VCD奔跑中的狗,让学生判断VCD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又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分析课文中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最后让学生分析电风扇工作时

13、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三、教学体会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感到,跟采用传统手段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松。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3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果实累累的季节。下面我分七部分将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本册书秋天,一幅美

14、丽的图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它在学生学习寻找秋天这一课,对秋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科学、准确地认识果实。本节课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教学范畴,由三个活动组成,即秋天的果实、找星星和果实分类,把探究的事实定位于果实。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实,使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由表象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上升到科学理论上,重点培养观察与提问的能力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事物,探究事物,检验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以及吃过一些水果,所以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但对果实的认识比较浅显,笼统。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对果实的充分观察,掌握果

15、实的特征,并用这一知识分辨果实与非果实。这些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学生喜欢和愿意了解的知识。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有利条件。但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稍差。所以对于本课内容,要采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简入深,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学习本课。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明确果实的特征。2、能力目标: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定向观察和提问。3、情感目标:乐于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4、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究果实的特征。难点确定为:分辨果实与非果实。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儿童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又把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期望学生既能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态度。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