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5302833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卷2006-2017年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以及部分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

2、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正确答案(14)CD 。(15)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至日刘著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心折灵台 候云物,眼看东

3、海变桑田。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 可怜。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注】至日,此指冬至。刘著,安徽皖城人,皖城有玉照乡,晚年自号玉照老人。北宋末登进士第,后在金朝任职,曾任翰林院修撰、忻州刺史等。 灵台,此指供登临以观天象变化的高台。“政”通“正”。8简要赏析“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两句表达的妙处。(5分)9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8.(5分)本联巧用两个比喻,以燕子在帷幕上筑巢和雉鸡被关在樊笼中,比喻自己在金朝危险而堪忧、窘迫而可怜的处境(3分);又通过“终非计”“政可怜”使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生动,情感鲜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4、9(6分)表达了作者思念、忧虑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2分)。首联写自己远离南方家乡到北方金朝做官,既庆幸战乱之年性命犹存,又因面对节日及年岁增长而不免产生思乡和忧愁之情。颔联因目睹环境巨变而内心欲碎,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写自己处境之堪忧与可怜,进一步强化忧愁之深。尾联用高飞的大鹏、远游的鲸鱼两个意象写出诗人期待能一展抱负、实现壮志的希望(4分)。(意思相近即可)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

5、月色深”。(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诗歌分析:此意境深邃,内蕴丰厚,为唐诗优秀之作。属于借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描绘夏日山中幽静空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联点明题旨,月夜下游山,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这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成一幅幽静深远的夏夜山景;尾联卒章显志,“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1)(3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

6、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虽然仅仅是对颔联的赏析。注意赏析,需要理解这一联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更要把握其艺术手法,甚至语言的精妙。即抓住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来做分析。这句是写景,所以要从写景的手法出发,抓主要意象,描绘出画面。技巧点拨: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谓是这方面的著名典故了。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想着若身临其境,必将有恍若隔世之觉了。(2)(5分)【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

7、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和志向主题,并要求简要分析。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明了内容(画面及其特点)和主题;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主旨,如尾联是卒章显志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

8、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

9、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1)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

10、“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白遍开。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

11、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 酒盏。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 息,只能在酒醉中偶尔露出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较为简易,只要能够找出表达作者情 感的词语,如颈联中的愁字,情感基调便能准确答出,继而追问缘何而愁,在颈联后半 部分可知壮心未已,所以情感的主要内容是壮志未酬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诗的景色描绘 的寒冷凄清,便能较好回答本题。

12、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妙在用了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 分) 【答案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作用。题干已经提示在第三联中需找相关内容作答,结合考生平时对表达技巧的掌握,回答相对容易。回答时,应先找出对比的内容,即愁心 与壮心佳节快乐与佳节愁苦久与偶,其次分析对比的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结合对比的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就能全面作答。 诗歌鉴赏

13、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 富。苏洵时年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苏洵常以王佐才、帝王师自居的, 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魏公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 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 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 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

14、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 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 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 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那种久居高位、 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 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 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

15、华 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12.(8分) (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2)贪夫远客,意指客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