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75189159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教育新闻网《教育》旬刊w(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何青青(西飞一中,陕西 西安 710089) 摘 要面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本课题以环境教育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了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生物课程的改革,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意识;生物教学;教学实践;实验研究作者简介何青青(1971-),女,汉族,硕士,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环境教育。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入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怎样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本项

2、研究以环境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了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一、环境教育综述(一)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指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教育的目的普及环境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理解,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感。3、环境教育的历史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各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公害事件,给人类自身的生

3、存和发展带来危害,人们必需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背景,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关人类环境的会议,我国当时也是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之一,会议产生了人类环境宣言,决定在内瓦毕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等。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就是在这次会议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环境教育也就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开始萌发了。1977年,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比利斯市召开了又一次大会,这次会议进一步对环境教育的原理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发表了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指出环境教育应向各个层次的所有人,应包括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大众媒体必需担负其重要责

4、任,为实现环境教育的使命提供巨大的资源;环境专家和那些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人,在接受环境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掌握这方面的必要技能,充分认识其自身的职能。这次会议带来了环境教育的高潮。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180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建议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议程指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和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4、环境教育的特点环境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教育环境,一种是学校环境教

5、育,一种是社会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指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育,对象为中小学生和非环境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专业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包括为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在职环境科学教育以及面向大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因为其教育对象不同,直接影响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因而两者有以下区别:社会环境教育内容的具有广泛性,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管理上具有松散性; 而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形式上具有规范性,管理上具有严密性。虽然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具有以上不同。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各国及各种国际组织几乎都认识到,实施环境,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

6、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是人类对于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处理方式的变革。因而学校环境教育与社会环境教育有相互融合的趋向。例如,利用大众媒体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辅助材料,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环境教育的宣传和环保活动,把环境教育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等等。5、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及特点(1) 大众媒体的宣传 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统与现代媒体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调查表明,79%的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获得环保知识。1999年在全国75种报纸中,每报平均报道条数已有630条,几乎是95年的5倍多。1998年中国环境影视资料中心录相带使用总数为529盘,而2000年的第一季度地方台播出此

7、节目就高达96 台次;无疑大众传播媒体能对公众的环境意识产生强大的引导作用。(2) 教育杂志方面的宣传情况2001年的环境教育这种专门研究环境教育的国家级刊物,其中关于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文章中也仅有两篇文章。1999年的中学生物教学,其中关于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文章有三篇。而2000年的中学生物教学没有一篇。可见其宣传力度远远不能满足环境教育的需要。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陈飞星等人,对1994年至1998年的教育类核心刊物及一般刊物的环境教育论文统计得出,近五年发表的1 万多篇论文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论文仅有58篇,占总数的 0.55,而且在所有这些文章中,除了涉及环境教育

8、与地理教育的联系之外,对于其它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化学等基本没有涉及。由此可见大众媒体的宣传较多,而教育方面的宣传较少。 (二)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1、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环境教育的核心使受教育者形成环境道德,养成在道德方面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以此作为其保护环境行动以及进一步探求环境科学知识的重要支柱,并引导受教育者从道德认知迁移到产生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牢固的,以环境为核心的环境道德意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给予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虽然也须细细斟酌,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生物,这才是现代人应

9、有的道德素养。通过环境教育培养起来的以“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道德、环境伦理、环境价值观就是弥漫在整个校园中的一种崇高责任感。此外,环境科学、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环境教育的开放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境教育所倡导的“互动式”教育理念,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环境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中学时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关键时期现在的中学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主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虽然媒体

10、宣传尽了一些力,但毕竟势单力薄,大众的环境意识还远未普及,故未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当然,处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也相对薄弱。当今我国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一家几代人的中心,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首先普及并加强中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在通过他们对家庭的辐射作用,然后在社会上达到普及大众环境意识的开放式的环境教育。(三)利用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优越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生物对环境有净化作用和环保作用,对环境污染有监测作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利用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

11、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人类活动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一些物种的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而且还包括人类自己,这也是我们关心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如何在大力开发新能源同时,使新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损害人类的利益,不仅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思路,也是生物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也是不同程度的生物-社会问题,从当代生物学科的新进展方面来看,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社会

12、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已经成为人类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总之,利用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是环境科学的具有多学科特点,因此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各学科都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渗透环境教育,我们提倡环境教育“科科有责”。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专题分析(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目前,国内外学校环境教育的推行方式主要有两种:独立设课方式和渗透结合方式。前者通过

13、选择不同学科的内容而开设独立的环境教育课。后者是将环境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分散到不同的学科里,在开展不同学科教学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教育。 国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规定,以渗透方式在各有关学科教学内加进环境教育。不少学者认为,利用渗透结合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推动环境教育的方法。采用渗透结合方式,基本上体现了环境科学的多学科特点,现设语文、生物、地理、化学、物理、政治等课程内容直接与环境教育有关,采用渗透结合方式把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采用渗透结合方式。1、中学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学生物新教材中,

14、包含相当多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将相关内容归纳成具体的专题,并将专题与学生讨论、教学相互融合,渗透环境教育。专题一 生物工程与转基因污染专题背景: 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学生讨论: 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抗虫棉的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就会影响到那些靠杂草而生存的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从而对农田的生物多样性起到破坏作用。2.担心转基因的逃逸现象:转基因作物因为花粉的传播而使近亲的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专题目标:了解现代科技文明

15、也能带来负面作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为控制基因污染作贡献。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专题背景: 1利用光照周期促进濒危动物的繁殖。2.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环保价值。3.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4.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a. 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将会使人类社会的环境面临困境。b. 研究种群的变化趋势控制有害种群的发展,增加有益种群的数量。学生讨论: 1自己的生活环境受到哪些生物因素的影响?2我国为保护生物圈而做的工作。专题目标: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2.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专题三 温室效应专题背景1. 温室效应的概念:由于大气中CO2等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太阳的辐射能量大量透射到地面,而地面反射的热能却被CO2等气体吸收,最终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2.温室效应的成因:(1)煤、石油、天然气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