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5186747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是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因此,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适度补充和再加工,一方面能使高二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探究的理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另一方面突出了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 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通过研究经典实验,从而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

2、条件等。(2) 能力目标: 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原理设计简单实验。二、教法设计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习惯。所以本节课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

3、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三、学法指导1、自学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对比、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善化。3、讨论法创设课堂论坛,使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习惯。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初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

4、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是许多科学家长期不懈探索的结晶。在探究光合作用的道路上,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呢?他们的巧妙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呢?今天我们就循着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足迹, 初步揭示光合作用的奥秘,学习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二)讲授新课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还得从柳苗生长之迷说起。 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2

5、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动画演示)提问: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板书:海尔蒙特 柳苗生长之迷 说明柳苗的增重来自水) 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动画演示)。 让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提问:当人们重

6、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在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500多次后,终于发现这个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成功。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绿色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更新空气. 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再问:英格豪斯在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500多次说明了科学家的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探求科学真相的精神)51782年,瑞士科学家森尼别做了一个非常严密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了CO2,释放出O2.但是,科学家探索的脚步没有停止,很快又提出了新的

7、问题: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之外还有别的产物吗?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料相关内容,并配合动画演示。)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只有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淀粉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种有机物。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但是很快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光合作用在哪里发生的?于是科学家们又投入到新的探究:探究氧气、淀粉产生的场所,即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实验 指导语:请大家看教材P53恩格尔曼实验操作过程,并注意分析比较

8、:(1)黑暗中和光照下的水绵周围好氧型细菌的分布;(2)极细光束照射到的和未被极细光束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好氧型细菌的分布。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发言: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将恩格尔曼探究过程总结如下:植物释放氧气的条件和场所分别是什么?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作出假设氧气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由植物的叶绿体形成释放的。看教材53面相关部分光照下黑暗中2、好氧型细菌集中分布叶绿体的部位1、好氧型细菌集中分布在被极细光束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结果分析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照条件,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得出结论提问: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妙

9、处一:选材上,水绵的叶绿体细而长且螺旋状分布,便于观察;妙处二: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气的影响(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妙处三: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用好氧菌进行检测准确判断释放氧气的位置;妙处四:黑暗(局部光束照射)和曝光对照,明确试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光合作用)引起的。 综合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提问: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由此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 O2 人们并没有因此暗自窃喜,止步不前,科学家又开始思索更加深入的问题:光合作

10、用释放出的氧气到底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请同学们也考虑一下,如何设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同位素标记法”和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探究过程。以上几个实验已经向学生展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应该能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初步自主探究的问题以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为素材,让学生按照以上讲述的思路,提出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的基本过程。8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实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作出假设结果分析设计实验A气体无放射性,B气体具有放射性;而且等

11、体积二者的质量比为8:9。由此得出A气体为O2,B气体为18O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得出结论(三)小结(1)结合教材中的四个经典实验和补充的几个著名探究实验我们得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有淀粉和氧气;而且知道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反应物水反应式:CO2+H2O (CH2O)+ O2(2)由以上经典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再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结果分析设计实验(四)课堂探究演练:目前我校条件有限,不能用现有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活动.请根

12、据实验材料,自选其它用具,借鉴前人的实验方法,另行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并进行结果预测及分析。材料:银边吊兰,叶片中有白色部分(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和绿色部分(细胞中含叶绿体) 解析:本实验的学习是以探究式实验题型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借鉴上面几个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根据所给材料,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通过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相应现象、结果和结论,然后师生再共同总结归纳。这里要强调实验步骤设计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实验细节。实验设计方案:参考方案: 黑暗处理光照脱色漂洗碘液处理观察.(五)课后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五、板书提纲光合作用的发现 经典实验探究过程萨克斯实验(1864年)恩格尔曼实验(1880年)鲁宾和卡门实验(20世纪30年代)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之外还有什么?植物释放氧气的场所是什么?氧气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作出假设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氧气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由叶绿体形成的氧气来自于水(或二氧化碳)。设计实验略结果分析碘处理,观察颜色变化细菌集中在被光束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测放射性或气体质量比值得出结论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