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5186740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童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则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

2、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并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

3、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四、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一)以明快的音乐入手,走进牧童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欢快的乐曲田园之歌,让学生听。随后问学生:欢快的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然后顺势引导: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就很快乐。见到久别的朋友,会很快乐。认识一位新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快乐的心跟随诗人吕岩去结识一位新朋友。由此导入古诗牧童,并板书:牧童这样的安排,我旨在“快乐”二

4、字上展开教学,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1.一读字正腔圆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认读“铺”、“蓑”、“卧”。2.二读抑扬顿挫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3.三读诗中意境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

5、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会读诗的孩子一定能读懂古诗,请你在心里品一品每一句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此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意境,让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这景、这人、这物。此时出示课件:你会填吗?()的草()的笛声()的牧童()地躺着()的草场()的月光()的的晚风()的月夜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并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体现了学习的阶梯。(2)读出牧童愉快的心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首诗的特点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从诗中人

6、物“牧童”切入,让学生边读边悟。要求学生把所填的词语放到诗中去读一读,并猜一猜这是位什么样的的牧童?大多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能感受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板书:快乐、悠闲。“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维。充分体现了“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理念。(三)入诗境,悟诗情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首诗的题目为牧童,可整首诗并没有出现“牧童”二字,你是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并

7、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教学。预设一: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当学生回答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接着引导:谁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这个问题旨在引出第一句古诗。接着,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诗中的的哪一个词看到了青草的繁茂,草场的辽阔?引导学生领悟了“铺”字的精妙后,我话锋一转: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场,你喜欢吗?谁更喜欢?什么原因是他如此喜欢?这一教学设计为牧童的出场做好了铺垫。这最后一问必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他们会给出牧童喜欢草场的种种原因,可能会说:快乐地做游戏、翻跟头、打滚、

8、捉蛐蛐、吹笛子等等。我适时播放乐曲牧笛笛子,用音乐来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走进了这美丽的原野,和这位快乐的牧童一起嬉戏。鼓励学生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先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后用语言描述情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预设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有的学生会指出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我出示课件: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领

9、引学生回到文本中,让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觉得诗句中的那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在班级交流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分别预设了以下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1)不脱蓑衣:为什么不脱蓑衣?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2)“卧”什么是“卧”?卧在怎样的地方?怎样的时间?怎样卧?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而是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接着,我采用“设境想象

10、教学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音乐渐起)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也许他睡着了,又会梦见什么呢?让我们轻轻地背一背这首诗,送给他一首催眠曲吧。这样,让学生进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抒发情怀,发表见解。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四)探作者,体会别样情。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这对孩子们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自然,也是这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为了很好的解决

11、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入: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其实,吕岩喜欢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吕岩的资料,快速读一读,看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同时出示课件。)这样的引入,我旨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去窥探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获取信息,得出结论,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使他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透过诗,看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追求。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再次引领学生诵读古诗。这不仅使教学

12、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的情感在回归和升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五)拓展阅读,体会诗作美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赏析牧童卢肇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桑茶坑道中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同时出示的还有袁枚的所见和其它的诗句,并要求学生课外积累和背诵此类古诗。将本课的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真正做到课内外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

13、。自此,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去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学习,这也体现了我“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五、说板书设计最后,我说一下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快乐、悠闲”二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附板书)牧童吕岩铺蓑快乐悠闲卧舟过安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14、。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

15、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