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512565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6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题 海水的运动(一) 授课日期 第一周授课班级 N/A 课时 1 地点 教学楼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教具准备 世界洋流分布图教学设计(内容、过程)教学设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风吹拂海面

2、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人类利用波浪进行冲浪水上体育运动。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 以上速度横扫海面。2、潮汐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

3、夜晚海水潮落称为汐。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潮间带: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 ,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

4、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计(内容、过程)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海水运动的第三种形式 洋流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速流向,规模大,时间方向稳定。在三种形式中,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二、洋流的形式(预习)洋流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分为几类?根据图示指导学生预习洋流的成因。课后小结 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洋流成因预习。布置作业 分析我国钱塘江潮的成因。课题 海水的运动(二) 授课日期 第二周授课班级 N/A 课时 1 地点 教学楼教学目标与要求复习巩固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分析洋流的成因、类型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认识地理要素

5、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具准备 世界洋流分布图教学设计(内容、过程)教学过程提问:什么是波浪?潮汐?洋流?洋流按照成因分为哪几类?一、洋流的成因分析: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对照世界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的 A 洋流、B 洋流是怎么形成的?A 洋流是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B 洋流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A 在东北信风作用下,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方面流动

6、,这作水平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偏转成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B 同样道理,在中纬西风作用下,从西向东流。2、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提问:直布罗陀海峡两则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异?直教学设计(内容、过程)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分析: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水面降低,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

7、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例: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了发动机,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再比如, (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直布罗陀海峡两则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3、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

8、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影响: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比如秘鲁渔场得益于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迫使洋流在运动过程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总结 洋流形成的三种类型。洋流的成因风力最主要,其次是密度差异。指导学生读图,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说出分布规律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讲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洋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 使得鱼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规模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有些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

10、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如:纽芬兰渔场主要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课后小结 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布置作业 举例说明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课题 人口增长、迁移及分布 授课日期 第三周授课班级 N/A 课时 1 地点 教学楼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分布2人口迁移的类型3教育学生积极宣传人口政策。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2.人口迁移 教具准备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教学设计(内容、过程)教学设计(内容、过程)导入新课一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

11、生率、死亡率和自然生长率共同构成的。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1) 原始型人口增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2) 传统型人口增长(过渡型)-计划生育比较好的国家(3) 现代型人口增长-欧美、北美洲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二人口问题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总量过大、人口增长过快较快的自然增长率和儿童比重过大世界人口日-2010 年 7 月 11 日是第 21 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很重要”2.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退休年龄变化日本:2006 年,

12、退休年龄由 60 岁提高到 65 岁英国:2020 年女性退休年龄将于男性保持一致,即由 60 岁延长到 65 岁;2024 年把所有公民退休年龄提高到 66 岁;2044 年男女退休均被提高至68 岁。德国:2011 年,把退休年龄从 65 岁提高到 67 岁。美国:2003 年满 65 岁的职工延长工作两个月;2004 年年满 65 岁延长工作四个月以此类推,到 2015 年延长至两年。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含义及类型: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根据人口迁徙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1)影响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原因是引起

13、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如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经济特区。社会文化:也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特殊的影响 如:由于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 3000 万人,1947年印巴分治。宗教活动也经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十字军东征。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也能引起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迁入地来说,能够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课后小结 1.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模式2.人口迁移的类型布置作业 1. 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2. 影

14、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课题 聚落 授课日期 第四周授课班级 N/A 课时 1 地点 教学楼教学目标与要求1.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2.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通过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教育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对聚落规模及形态的影响。教具准备 不同聚落的景观图教学设计(内容、过程)教学设计(内容、过程)导入新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图片导入:播放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聚落形态图片,指导学生分析他们的不同点认真分析所看到的地理事物的

15、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基础自学城市和乡村课件展示聚落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将聚落分类。通过看到的景观图片将聚落分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教师提问: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区别?基于学生的答案总结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聚落图片。观察聚落的不同。分析城市聚落的乡村聚落的不同。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聚落活动一、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展示材料一历史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材料一,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出现在大河的冲击平原上?3、展示 材料三

16、阅读图片第三个材料,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为贯通太平洋及大西洋两洋的交通孔道,素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其在经济及军事上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也因此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巴拿马发展成为世活动一1、学生阅读地图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 2、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出现城市。3、学生通过分析巴拿马运河材料判断出交通同样影响聚落发展。4、学生通过三个材料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影响聚落形成于发展的教学设计(内容、过程)与环境界交通要津、及中南美洲之重要商业与金融中心。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跟聚落的发展也有关系?4、总结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一个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环境需要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当然,有些时候交通,宗教,政治等人文因素也影响到了聚落的发展。探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1、影响聚落分布。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一些自然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