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深度解析:全球轻稀土龙头-稀土重塑,北方伊始 报告综述:北方稀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贸易基地,龙头地位毋庸置疑公司建有稀土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应用产品、科研等完善的稀 土工业体系,能够生产稀土原料、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应用产品等门类齐 全的稀土产品目前公司冶炼分离产能 8 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 1 万吨/ 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轻稀土(氧化镨钕)全球市占率 30%左 右;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 3.0 万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抛光材 料产能 14000 吨/年、贮氢合金 3000 吨/年,发光材料 1000 吨/年稀土行业重塑:已然完成从“量变”到“质变”1)新能源汽车带来稀土 需求持续放量: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迈入 400-500 万辆门槛, 是 15 年的 8-10 倍;根据我们的测算,新能源汽车需求已经占到钕铁硼总 需求 7-8%,高性能产品需求 15%+,需求增量 30%左右,这与 2015 年新 能源汽车对碳酸锂影响类似,新能源车需求拉动已经不能忽视2)黑色产 业链淡出历史,供给端重塑完成:往后看,国内矿将继续实行总量指标控 制;海外矿,Lynas 和 Mt Pass 处于满产状态,且中期未有明确矿山资本 开支,缅甸矿经过近五年快速开采,产能也将见顶;供给端重塑完成。
3) 去库存完成:20 年开始稀土已经供不应求,但年度价格上涨并不显著,核 心在于库存而根据百川数据,2020 年氧化镨钕生产商库存从 1 万吨快速 降至 0.3-0.4 万吨附近,库存去化 70%4)综上,新能源需求拉动下,氧 化镨钕供不应求或将横亘 2020-2022 年:21 年预计缺口约为 4%,若计入 补库需求,内在缺口或将在 10%以上;行业将持续高景气全球龙头地位也将进一步重塑:不仅是景气周期充分受益,还有被忽视的持续成长性公司稀土资源来源于包钢集团及其子公司持有的白云鄂博矿 铁矿石伴生稀土矿——稀土储量位居全球第一,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 10000 万吨,约占世界储量 38%依托包钢股份提取铁矿后的稀土尾矿, 公司成本优势明显根据 21 年第一批国内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公司新增 指标约占指标总增量 50%;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市占率不 断提升,公司可持续的低成本成长性不容忽视全球轻稀土龙头深耕行业,打造稀土全产业链航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铸就稀土行业领军者北方稀土是我国乃至全 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贸易基地,是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开 发利用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为主业,建有稀土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 应用产品、科研等完善的稀土工业体系,能够生产稀土原料(精矿、碳酸 稀土、氧化物与盐类、金属)、稀土功能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磁 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稀土应用产品(磁共振仪、稀土合金)等 门类齐全的稀土产品。
截至 2019 年底,公司冶炼分离产能 8 万吨/年、 稀土金属产能 1 万吨/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 磁性材料合金 3.0 万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 14000 吨/ 年、贮氢合金 3000 吨/年,发光材料 1000 吨/年股权结构:包钢集团为控股股东公司控股股东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当前持股比例约 38.92%北方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 ——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拥有内蒙古地区稀土产品专营权控股 股东以北方稀土为平台发展稀土产业,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将其资源优 势转化为上市公司的产业发展优势公司拥有下属分工明确、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直属、控股、参股企业 40 余 家,资产规模和产业版图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和稀 土产业基地,是我国六大稀土集团之一,在我国稀土行业有着重要影响 力发展历程:进入发展新纪元第一阶段:1961-1997 年,初建期北方稀土公司前身包头钢铁公司稀 土三厂成立于 1961 年,选矿厂稀选车间初建于 1980 年,其产品一部分 作为稀土三厂的主要原料,其余行销国内外市场1997 年 1 月,内蒙古 自治区政府批准以包头钢铁公司所属稀土三厂及选矿厂稀选车间为基础, 以募集方式改建设立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 9月 24 日在上交所上市。
第二阶段:1998-2007 年,快速扩张期2002 年,公司先后组建了包头 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开始发展磁性材料产业;2003 年公司控股了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 淄博包钢灵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在资源控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4 年,公司与日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了包头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 2006 年,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并开始使用“白云鄂博”注册商标; 2007 年,公司完成了包钢(集团)公司稀土产业资产重组工作,整合后, 形成了以上市公司“稀土高科”为载体,包含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 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公司、中山天骄稀土材料有限公司及包钢其它 稀土选矿类资产的全新的包钢稀土产业第三阶段:2008-2015 年,调整整合期2008 年,公司成功控股了内蒙 古包钢和发稀土有限公司,并联合部分子公司及与包头稀土资源有关的 冶炼分离及稀土应用企业、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内 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9 年,公司启动了 15000 吨高性 能磁性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 2043 万元收购了北京三吉利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 44%股权,迈出了通过收购方式延伸磁性材料产业链的第一步; 2010 年,在江西赣州设立两家稀土企业——信丰县包钢新利稀土有限公 司和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在进军南方稀土产业上取得重要突破; 2011 年,公司 5000 吨稀土抛光材料扩建(搬迁)项目顺利完成,并启 动了 15000 吨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化项目二期工程;2014 年末,与包 头市飞达稀土有限责任公司、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润泽稀土有限责 任公司、金蒙公司、包头市红天宇稀土磁材有限公司、包头市新源稀土 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系列协议,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重组 全面完成。
2015 年,公司更名为“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股票简称为“北方稀土”第四阶段:2016-至今,稳定发展阶段经过对内蒙古稀土上游资源企 业的整合,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产品供应商,是我 国稀土行业的六大稀土集团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稀土开采、生产总量 控制计划指标分配中,公司获得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分配量均占据 分配总量的 50%左右,已经成为集稀土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应用产品、 科研和贸易一体化的集团化上市公司主营构成:以稀土冶炼分离业务为主北方稀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商,是我国稀土行业六大稀土集团之一,主营业务包含稀土行业业务和非稀土行业业务两个部分:1)稀土行业业务为稀土原料产品、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的生产经营,其中, 稀土原料产品包括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是下游稀土功能 材料及新材料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稀土功能材料产品包 括稀土磁性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主要用 于生产制造所属产业领域内的应用产品,如磁体、抛光粉(液)、镍氢电 池、荧光粉、催化剂等2)非稀土行业业务涵盖稀土应用产品生产经营 及贸易业务等,稀土终端应用产品包括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磁共振 仪、LED 灯珠、稀土永磁电机。
稀土原料业务为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从收入构成来看,2017 年公司开始 开展贸易业务,由此公司稀土原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下降至 30%左右,稀 土功能材料业务收入占比降至 20%以内,其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50%以 上从毛利构成来看,2019 年稀土原材料业务毛利占比约为 62%,稀 土原材料业务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对公司毛利贡献比例长期维持在 50%以上稀土行业重塑:已然完成从“量变”到“质变”从政策市到供需面:供需基本面成为行业主导因素回顾历史来看,稀土主要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上行周期:1)2010 年 10月-2011 年 7 月,金融危机逆周期调节抬升总需求,同时我国对稀土黑 色产业链进行打击,实行出口配额制度等,加上社会囤货行为催化稀土 价格暴涨,氧化镨钕价格由 20 万元/吨→124.9 万元/吨,涨幅达到 518%, 氧化镝价格由 139.25→1379.25 万元/吨,涨幅达到 916%;2)2017 年 5 月-2017 年 9 月,进行了多次收储、环保整顿、稀土打黑专项行动后, 政策对供给端效果初步显现,稀土价格在需求回升下上涨,但缺乏持续 的需求拉动,价格又回到起始点,甚至创出新低;3)2019 年 5 月-2019 年 6月,缅甸禁止稀土矿出口,叠加中美关系紧张,氧化镨钕价格由26.45 万元/吨→36.75 万元/吨,涨幅为 39%。
可见,历史三轮行情似乎都离不 开供给端的管控但过往认知无法解释当前稀土价格走势——2020 年 3 月份以来,氧化镨 钕价格由 26.8 万元/吨→59.85 万元/吨,涨幅 123%,无论是时间跨度 还是幅度都超过了近五年水平,尤其是 20Q4 与锂钴价格同步加速上涨;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重塑对稀土的认识,用新视角重新 审视“从量变到质变”的稀土高市场集中度,供给较为刚性全球稀土资源供给较为集中从资源储量看,根据 USGS 数据,全球稀 土资源总量为 1.2 亿吨,其中中国 4400 万吨,占比达到 37%;越南和 巴西探明储量均为 2200 万吨,占比 18%;俄罗斯探明储量 1200 万吨, 占比 10%;印度探明储量 690 万吨,占比约 6%资源储量分布较为集 中,CR5 占比达到 90%从产量分布来看,2019 年全球稀土矿产量为 21 万吨,其中我国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比达到 63%,美国、缅甸、 澳大利亚产量占比分别达到 12%、11%、10%历史上,非国家生产指令性计划产出占比一直较大,所以才有历年不断 的“稀土打黑”行动但 2015 年以后随着“打黑持续、环保整顿、六 大集团整合”等一系列措施,黑色产业链已然淡出历史舞台。
国内矿:实行总量指标控制2011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 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 型稀土集团方案;2014 年底 6 大集团稀土集团组建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六大稀土集团资源控制度接近 100%2021 年 1 月 15 日,工信部发布 《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未取得核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 得投资建设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并为后续国内稀土开采和分 离确立了一个总基调,即继续实行总量指标控制中重稀土继续严控,轻稀土有序放开2021 年 2 月 19 日,工信部发布 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发 2021 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 指标,稀土矿指标共计 84000 吨 REO,较 2020 年第一批指标增加 18000 吨 REO,其中轻稀土矿增加 16085 吨 REO,中重稀土离子矿增加 1915 吨 REO延续了之前的政策思路,中重稀土将继续严控,为了匹配下游 需求的快速增长,轻稀土指标有序放开缅甸矿产能周期见顶:2017 年随着国内环保、打黑力度的增大,缅甸矿 进口量逐渐增加,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稀土原料来源,近年来,随着缅甸 稀土矿的大量开采,优质资源供给不断减少,矿山资源的减少使得开采 商开始选择其他地区开采,不得不面对品位下降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