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75060197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B卷教师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0-202-2021 1 学年学年选择性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第二二单元单元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卷卷 语语文文(B)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

2、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对于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不少创作者与以往一样,试图擦拭其粗糙的部分,在适当融入当下观 众的审美质素、提升剧目品格的同时,更加重视保持剧目的民间性,凸显其市民性,使之成为既传 统又焕发当代感、雅俗共赏的新市民戏曲。如 2017 年的京剧徐母传,根据传统京剧徐母骂曹 等多个与人物徐母和徐庶相关的老戏提炼改编而成,是首次将过去仅作为折子戏或保留唱段、念白 的徐母题材剧目改编扩充为剧情完整、人物生动的老旦行当唱功戏,注重呈现出传统戏质朴、本色、 靠近民间的风貌。 加强舞台性、娱乐性

3、或者说市民性、市场化的导向更为明显,如上海京剧院的连台本戏七侠 五义,在恢复京剧连台本戏传统的同时注重当下观众的接受度,进一步理顺人物的行动线,重视 武戏比重,机关布景适度,加快演出节奏,突出戏剧性、剧场性,彰显舞台整体性特质,其民间叙 述在彰显传统文化的同时焕发民间活力,很受老百姓欢迎。很明显,它的传统底蕴、民间叙事及市 场导向,较之 21 世纪初的新编连台本戏,如 2000 年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及稍后的越剧甄爆 有很大的不同;亦甄别于近年重在恢复传统原貌的连台本戏,如莆仙戏目连救母、梨园戏陈 三五娘等。 (摘编自“新市民戏曲”:注重当下观众的接受度) 材料二: 传神写意、空灵洒脱、机趣嬉戏,

4、寓真实于虚幻,含情理于荒诞,是戏曲突出的美学特点。但 如今编导的新编古代戏,很多都是理念膨胀,事件填塞,淹没了形象,扼杀了情趣,该喜的喜不起 来,该悲的悲不起来,甚至把戏曲艺术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或者是向观众宣传某种政治观点;或 者是向观众证实一个历史问题;或者是向观众宣讲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的一个理念。有人戏称这 类剧目是“化妆论文”。还有些剧目,虽保留着戏曲的唱、念、做、打,却使用着话剧的创作原则, 极力向写实的叙事方法靠拢,失去了戏曲的神韵,也就失去了戏曲的味道。 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塑造人物、传达感情,而且以情感人的艺术。不知从何时起,导演们开始 热衷于用晚会手段代替戏曲手段。在场面、灯

5、光、布景方面大下功夫,虽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但不 见人物形象,缺乏感情力量,戏曲手段大大消减。因为它极大地膨胀着戏曲的表层元素,甚至是游 离层元素,忽视戏曲的核心元素,让技术扼杀艺术。这类剧目见物不见人,夺人耳目,不入人心, 是艺术向技术异化。 每一个剧种存在的依据就是它的个性。现在很多剧种存在剧种个性、地方特色的“他者化”问 题。一些地域的代表性剧种向京剧学习,照搬京剧的艺术语汇;地方小戏、少数剧种又向当地的代 表性剧种学习,照搬当地代表性剧种的艺术语汇。自身的地方性、表演语汇、艺术成分大量丢失, 甚至连地方语言也不“地方”了。 (摘编自刘景亮:遏止戏曲异化)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优秀剧目被

6、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 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 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 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性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 突出,剧种同质化或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重。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 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 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

7、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 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多 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他们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 等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文化需要。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辨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只在 理论上对戏曲美学、 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 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地方方言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是第一要素。

8、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一度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不熟悉 方言,不是用方言思维来写戏,而是用普通话思维来写戏。剧作家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上写戏是好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事,但剧本往往存在方言转换的问题,并且在二度创作中又有大量的戏曲演员讲的方言不地道,方 言的韵味自然无从“咂摸”。方言被嫌弃,仍然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依然缺乏对地方文化 的自信,缺乏对地方方言、地方音乐及声腔等的自信。我们要有地方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不缺乏 历史底蕴,传统戏曲能流传至今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喜的是进入 21 世纪后,各地陆续提出了“保卫 方言”的口号。现在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这让人期待方

9、言进校园,或者借着戏曲进校园让方 言热起来。 历史曾经给过我们启示。在清代中叶的花雅之争中,曾与昆曲争胜的弋阳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 色,逐渐雅化,唯余衰落的命运,而广受老百姓喜爱、保持了自身特色的四大徽班最终站住了脚跟。 警惕剧种的广泛雅化,不是不要剧种雅化,而是要保持剧种的特色,该雅的要雅,该雅俗共赏的要 雅俗共赏。风格单纯的古老剧种如昆曲,其剧目要依从剧种特色;而风格多样的剧种,例如可俗可 雅的闽剧,不仅要尊重剧种本体特质,也应根据题材特点来打造剧目,或偏雅或偏俗,但都应收到 雅俗共赏的效果。 (摘编自警惕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戏曲

10、创作改编中,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就淡化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特点。 B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 C很多戏曲创作者在理论上对雅与俗的内涵不清楚,以致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D伴随着传统戏曲的复兴,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地方方言或可借戏曲进校园热起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错误,原文只 是说一些专家“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B.原文只是说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 被挖掘改编,重现于世人面前,并未说其“丧失了原有的野气”。C.强加因果,材料三第二段最后 说的是很多戏剧工作者有双

11、重标准,即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却 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故选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京剧徐母传注重呈现出传统戏质朴、本色、靠近民间的风貌,融入当下观众的审美质素,成 为雅俗共赏的新市民戏曲。 B“化妆论文”意在批判将戏曲变成宣传政治观点、证实历史问题或宣讲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理念 等的载体的现象。 C当前被重新整理和排演的传统剧目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中国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方言对于戏曲的表现力至关重要,因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忌用普通话思维,演员在表演时要 注意表现出方言的韵味。 【答

12、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因此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忌用普 通话思维”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在创作地方戏曲时要用方言思维,并不是说所有的戏剧在进行创作 时都不能用普通话思维。故选 D。 3下列对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先是指出了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接着指出了当前戏曲界存在的问题。 B文章从多角度剖析了剧种雅化的原因,并将某些原因提升到了缺乏地方文化自信的高度。 C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剧种雅化的危害以及防止雅化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时层层深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阐述了剧种雅化的危害以及防止雅 化的方法”错误,第四段中有“不是不要剧种雅化,而是要保持剧种的特色,该雅的要雅,该雅俗 共赏的要雅俗共赏”等内容,说明作者认为剧种的雅化是需要的,要防止的不是剧种的雅化,而是 剧种广泛雅化的倾向。故选 C。 4当前戏曲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4 分) 【参考答案】戏曲美学特点的异化;戏曲表现手段的异化;剧种个性的“他者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关于戏曲的异化问题主要集中 在材料二。认真阅读材料二可发现,本材料的三段内容分别论述了戏曲异

14、化的三种现象,分析每段 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由“传神写意、空灵洒脱、机趣嬉戏,寓真实于虚幻, 含情理于荒诞,是戏曲突出的美学特点。但如今”可知谈的是戏曲美学特点的异化。由“戏曲 是以演员为中心塑造人物、传达感情,而且以情感人的艺术。不知从何时起,导演们开始热衷于用 晚会手段代替戏曲手段这类剧目见物不见人,夺人耳目,不入人心,是艺术向技术异化”可知 谈的是戏曲表现手段的异化。由“每一个剧种存在的依据就是它的个性。现在很多剧种存在剧种个 性、地方特色的他者化问题”可知谈的是剧种个性的“他者化”。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当下传统剧种“雅化”现象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做到

15、雅俗共赏的难度太大,剧作家就干脆向“雅”的方向发展;掌舵全剧的导演 有偏好雅致的倾向;对剧目的大投入使各部门为配合“精致华丽”的风格而不得不追求雅;戏 剧工作者有“雅高于俗”的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精英文化意识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答案要点主要 集中在材料三的第二段,要注意其中的关键信息,如“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也是一个原因”“而 根本的,在于”等,然后进行分条整合即可。由“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 3 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可知做到雅俗共赏的难度太大, 剧作家就干脆向“雅”的方向

16、发展。由“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 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可知掌舵全剧的导演有偏好雅致的倾向。由“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 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可知对剧目的大投入使各部门为配 合“精致华丽”的风格而不得不追求雅。由“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 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可知戏剧工作者有“雅高于 俗”的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精英文化意识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星期天(节选) 汪曾祺 这人名叫赫连都。他不是这个学校里的人,只是住在这个学校里。他是电影演员,也是介绍我 到这个学校里来的那位文学戏剧前辈把他介绍给赵宗浚,住到这个学校里来的,因为他在上海找不 到地方住。 赫连都有点神秘。他是个电影演员,可是一直没有见他主演过什么片子。他长得高大、挺拔、 英俊,很有男子气。虽然住在一间暗无天日的房子里,睡在一张破旧的小铁床上,出门时却总是西 装笔挺,容光焕发,像个大明星。他忙得很。一早出门,很晚才回来。他的舞跳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