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505875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38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第七册语文教案及反思.1(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年二班执教:张艳梅四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要求:(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 200 字,会写 200 字,累计会认 2400 字,会写1800 字。(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2、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 8 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 14 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二、本册教材的重、

3、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六、教学进度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1.观潮 第二周 2*雅鲁藏布大峡谷、3 鸟的天堂、4*火烧云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5 古诗两首 第四周 6 爬山虎的脚、7 蟋蟀的住宅、 第五周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

4、现、语文园地二 第六周 国庆放假 第七周 9 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 去年的树、 第八周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第九周 13 白鹅、14*白公鹅、15 猫、 第十周 16*母鸡、语文园地四 第十一周 17 长城、18 颐和园、19*秦兵马俑、 第十二周 语文园地五、20 古诗两首、21 搭石、 第十三周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第十四周 24 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第十五周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十六周 27*乌塔、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第十七周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5、、 第十八周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迎考 1、观潮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6、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

7、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8、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 观潮潮来时

9、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自学提示、资料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10、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 自然段)奇异(3-4 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 米长 5044 米平均深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

11、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 3-4 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 7、8 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

12、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 7、8 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

13、确;(2)读通顺。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 5、7、8 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

14、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 7、8 自然段。(机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 5、7、8 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 12、13 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