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75015116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服装服饰文化博物馆内容框架和陈列计划根据初步设想和商议,我们计划设立五个展区:一、传统服饰展厅。二、国际时尚品牌展厅三、民族服饰展厅四、服饰文化展厅五、优秀师生作品展厅及专题展区规划主要内容:传统服饰、国际时尚、民族服饰、服饰文化及师生优秀作品协办单位:图书馆、陈列教研室、服装史教研室承办单位:各系部其中传统服饰展区包含世界服饰演变史,以中国为主。其中时尚服装展区包含国际和中外设计大师经典代表作品、国际和国内企业品牌(名厂、名人、名牌、名品)等。其中服装文化展区包含服装服饰文化相关的文学、戏曲、诗词、书法、绘画、摄影、歌舞、影视等。重点以服装赋为主线,体现服饰文化的博大

2、精深。优秀师生作品展厅包含历届大赛优秀作品和师生作品、优秀毕业作品。计划在三楼至四楼,设立特别主题小型展室军服等职业服装样本、服装织造器械、服装熨烫设备、染料、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展室以及帽店、鞋店、养蚕、练丝、纺纱织布、印染、丝绸之路、婚嫁庆典等传统场景。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特别主题展区主要包括:客家(赣)服饰文化和校史展区等。计划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就行陈列展示。与教学紧密结合。对展示空间进行创意设计,突出亮点,通过各种手法营造收藏馆的浓厚文化氛围。注重细节使用,巧妙设计,精良制作,合理分割场地,。在布置上形成古今中外、传统时尚的多条线索。布局大胆创新,陈列奇特、色彩斑斓、锦

3、绣中华。特别设计收藏楼外面楼体(凤鸟纹)和大门(服装赋、龙袍)的设计,能够激起吸引人亲近和探索欲望。可通过征集、实物再造、图文说明等方式完成展品的收集。第一展区:传统服饰展厅一、中国服装史(详见附件幻灯片)华夏源远流长服装史:浓缩从5000年服饰文化,展现我国历代服装演变。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中国服饰相继几千年,积聚了难以数计的服饰类型和式样,这些服饰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艺术,是无数艺匠智慧的结晶。计划展示从服饰起源至清末民初5000年,将中国服饰的变迁呈长卷史诗般展示,分篇章展示服装历史、类型、材料、设计、制作、着装、民族、文化等领域,表现无数纱衣锦袍的美妙和精良。在物质生活中,

4、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地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有极其强烈的反映,这在中外概不例外,在中国又与礼制相结合,并成为礼制的重要内容。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这是华夏族的传统。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本区展示从上古至民国的服饰实物(复制品),再配以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精彩的文字说明,集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如:历史篇 一、上古

5、服饰 (一)原始纺织 1原始纺织材料植物纤维的采集与加工 2丝织物的出现 3原始的织造工艺 (二)先民服饰 1先民的衣式 2先民的发式 3首饰雏形 二、商周服饰 (一)商周的纺织技术和染、绣装饰 1,纺织技术的发展 2染色、彩绘的普及 3刺绣工艺日趋成熟等中华服饰的起源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艺术秦汉时期的服饰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首饰和佩饰隋唐五代的服饰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艺术首饰和佩饰宋代的服饰艺术辽 金 西夏 元代的服饰艺术首饰和佩饰明代的服饰艺术清代及近代服饰艺术的变迁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隋朝的服饰制度宋代的官服制度唐代的冠服制度明代的官服制度唐代的冠帽制度汉王朝的服饰制度清朝入关

6、初期强制推行的服制改革:马蹄袖、马褂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蟒 衣帔褶靠氅饰物其他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纹样明代的服饰纹样宋代流行的服饰纹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演变王权的标志_“十二章”服饰纹样辽、金、西夏、元时期的服装面料和服饰纹样西服中山装旗袍西式连衣裙现代服装二、世界服装史溯源一说起东方服饰文化,人们一定会想起雍荣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旗袍,而对于西方服饰文化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了近代的西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的贵族服饰。其实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东西方服饰审美文化存

7、在很多不同点。这种差异强烈地体现在服饰领域。西方文明起原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装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报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美。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以规矩、平衡为最美。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味。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服饰文化融合趋势也空前加强。中国服装界正在努力同世

8、界接轨,走一条时尚加民族特色道路,在传统服饰设计中融入西方时尚元素,同时中国元素正在影响着国际时装界的发展。穿衣史从一万八千年前山顶洞人的骨针,到基督教文化中亚当夏娃的无花果叶,我们人类就此开始了漫长的穿衣史。事物的发展总是物极必反。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人类终于厌倦了繁文缛节的“穿”衣,而开始了“脱”。原来的外衣被脱却;曾经是内衣的角色又变成了外衣,似乎像节肢动物的蜕皮一样。1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 人类衣服渐渐脱去的过程相当缓慢。我们不可能想像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装(Gibsongirl)一夜之间会脱成比基尼泳装。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在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

9、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磅-30磅重的衣饰。我们不难想像,若将路易十六或伊利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华贵衣袍都卸去,他们将会变得多么羸弱和寒碜。在这一段历史里,服装的某些功能被夸张到畸形的境地,人们把“穿”衣的行为变得如此冗长与困难。 2 女人也是两足动物 人类身上衣物的清减始于二十世纪。故事当然应该回到“衣多为贵”的穿衣史的终结,即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但必须强调,使人类选择脱衣的绝不是衣着者们自身的主观意愿。有这样一则寓言:风和太阳打赌,说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求胜心切的风使劲鼓吹,却未能奏效,行人反而将衣服裹得

10、更紧了。而太阳轻轻地洒下热浪,不一会行人就脱却了上衣。其实,让人类脱下衣裳的“太阳”,正是现代工业文明。人们顿悟,这么多的衣服已不适应现代气候。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衣着方式。现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内的一件对襟长袍,外加长斗篷,这是二十世纪初的海水浴衣,即如今的“沙滩装”,其层次与繁琐令人咋舌,可见上世纪初人们面对脱衣问题,远比今天的想像要困难得多。当淑女们的曳地长裙刚离开地面,舆论界便戏谑道:“原来女人也是两足动物!” 3夏柰尔的减法设计 早年的网球装是长袖衣,长裙和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叫兰格林的人将网球女装的裙下摆稍稍改短,立即引起舆论界的惊呼,称为

11、网球场的“裸腿之战”。最早的解脱应该归功于一位对东方艺术狂热的爱好者,法国时装大师,保罗?波烈(PoulPoiret)。他在服装的传统与现实冲突中,率先让女人脱去了紧身胸衣(corset),那种令女性保持43cm细腰的胸衣,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损害健康的枷锁。穿,原本应是在人体上进行包装,美化,但最终导致对人体的束缚。而沉重衣物褪去的历史,则一开始就从人类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人体。波烈脱去了紧身衣,却无法摆脱对华贵、浓艳的审美喜好。所以,当夏奈尔(Chanel)那种极具现代感的减法设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波烈曾讥讽她的设计是“高级的穷相”。所谓“穷相”,无非是指夏奈尔的设计脱却了铅华,就像当时的建筑

12、设计,完全丢弃了洛可可、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剩下的就是“功能”。 4T恤来了 20世纪20年代建筑界掀起了“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服装界亦表现得颇为彻底,具体而言,脱去所有浮华。事情好像倒了个儿,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服装造型愈来愈简洁,裙子下摆离地愈来愈远。到二十世纪50年代,伊夫?圣洛朗的名为“梯形”的成名之作,红遍巴黎。这是一款极为简洁的梯形裙,可爱的圆领,两只大口袋;没有蕾丝,没有丝带,简洁得近乎“贫寒”,但这正是一发而不可收的潮流。其实,要论解脱得彻底,当数T恤衫。近年来时装界时兴“内衣外穿”,而T恤恰是开此风气之先河。这种紧身的针织圆领衫,据

13、说原系法国军服的内衣;又说美国马里兰安纳波利斯码头工人所穿,被美国青年当作便装穿着。特别是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的T恤形象,令T恤风靡全球。如今针织T恤比比皆是,成为内衣外穿最普遍的形式。 5剪刀裁出迷你裙 二十世纪60年代无疑是服装减负史上重要的时期。一位来自威尔士的英国女子,玛丽?奎恩特(M?Quant),她一剪刀裁出的迷你裙,开创服装史上最短小的裙子。这种玉腿毕露的“迷你”风迅速迷倒了全世界。一方面是现代人越穿越少的态势;另方面,一位法国学者佛鲁吉尔(J?C?Flugel)提出了更为惊人的预见,他预言:人类终将抛弃衣服这个拐杖,回到裸体。显然目前尚难证明其预言的科学性,但在6

14、0年代一片反叛的喧嚣声中,确有一批先驱者脱光了衣服,实践了裸体。这就是当时沸沸扬扬的“裸体文化”、“天体运动”。显然,他们“脱“得太彻底。许多到过天体营的人都表示:裸体的人类身体比穿衣还无趣。 迷你裙趣味档案历史上第一个将迷你裙推上全球流行最前线的,是设计师MaryQuant,那是1965年,也被称为Mini之年!六十年代末期,迷你裙方兴未艾之际,伦敦有许多餐厅不接待穿裤装的女士,这引发人们玩起了一种颠覆成规的游戏:女孩们故意中规中矩地在迷你裙下穿上长裤,外罩长大衣,来到餐厅用餐。当门口的接待员拦住她们并为难地解释餐厅的规定时,这些大胆狂放的女子便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长裤,交给一旁早已满脸通

15、红的衣帽间人员,然后昂首阔步地迈入大厅,完全不理会旁人的议论与跌碎了一地的眼镜片。 6 爆炸比基尼 精简衣物的历史中最具冲击力的应该是比基尼泳装的诞生。1946年6月30日,美国在被其托管的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名为比基尼的珊瑚岛上空,引爆了和平时期的第一颗原子弹,比基尼从此震惊、闻名世界,并成为英语“耸人听闻”、“惊天动地”、“轰动效应”等词汇的同义词。在比基尼岛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第18天,法国的一位名叫路易斯?瑞尔德的泳装设计师,于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形式简便、小巧玲珑,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只火柴盒中。这种泳装面世令世界震惊的程度不亚于那一颗原子弹爆炸。别出心裁的瑞尔德不失时机地利用比基尼岛爆炸原子弹的影响,果断命名这种两片三点式泳衣为“比基尼”。在这种泳装出现之始,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 7内衣外穿潮流 二十世纪80年代,一批前卫的时装设计师决定混淆内外衣的界定,这就是“内衣外穿“的潮流。这是一个大胆、蛊惑的年代。美国著名歌手麦当娜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