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920297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 后果的判断,如学

2、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6、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

3、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7、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4、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5、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

6、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18、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也可指人与人已经形成的关系。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P14、15)1)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任务: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2、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

7、任务。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另外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结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认知方式等均有差异和多样性,因此反映在教学上,就导致了每个教师风格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促进不同个性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是有利的。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

8、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有声的言教,一是无声的身教。言教固然重要,身教意义更大,因为这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3简述学习的作用。(P75)获取知识。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

9、都浓缩在各种书籍和其他载体中。人们要获得知识,就得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发展智能。人们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人的智力和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各种智力因素都渗透其中。尤其是智力的核心要素思维能力更为明显。提高素质。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还能够帮助人克服精神世界的许多消极因素。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一、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

10、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般要开始分系、分专业,在某一专门领域从事深入的学习和提高。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应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形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树立献身专业的志向。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为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单靠几个星期或两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临床实习、生产实习是不够的,还应在平时学习中,经常同社会、同实际工作部门联系。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了解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大学生学习内容中包含一些有正义性的、没有定

11、论的学术问题,教师引入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发现真理的过程,培养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二、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有三点表现:1课程安排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有精力投入到自己认为必要的或感兴趣的方面。2.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不知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3.大学生撰写论文、参加科研工作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的。所有这些都要求大学生注意培养自学能力,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较强,总是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习。他们不轻信教师讲

12、课的内容、书本上现成的结论,不迷信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相信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探索所得到的正确结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除了校内的多种学习途径外,大学生能不断地同校外社会现实相联系,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咨询服务,从社会实践中学习。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P89)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指向功能: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强化功能: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影响。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问题陈述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13、过程。情绪与动机。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情绪对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影响,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景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程度影响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解决问题时,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的呈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当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习惯,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就越容易。定式。定式是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它使人按照某种较为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反之则表现出消极影响。

14、功能固着。是指看到某物体的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解决问题。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自然现象、日常用品动物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7 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关于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研究者们罗列过许多。塔迪夫和斯滕伯格把诸多因素概括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1)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三个方面。智商。研究表明,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领域知识。认知心理学认为,创造力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15、,学习者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去理解问题的含义和结构,去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过程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过程,知识是创造的基础。策略性知识。戴维斯认为,创造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其一是创造者用来叫绝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方法。其二是当新的观念或方法突然迸发的瞬间,是由于知觉的突然改变或转换。其三是创意者有意无意间用来引发新的主意、关系、意义、知觉、转换等的一些技巧和策略。2) 人格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创造力与创造者的人格特质动机特性关系更加密切。综合相关研究,以下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其具有很大影响: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人有

16、了好奇心和兴趣就会形成对事物积极探究的倾向,对新问题、新观念和新方法保持高度的敏感,知识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喜好独立判断,富有个人见解,不轻信他人、不落俗套、不畏权威、不拘泥于陈规陋习等都是具有高创造力者的特征。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不怕错误和失败,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诞生的。同时还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此外,善于广泛摄取信息,不固执己见也是创造者所需要的人格。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创设促进学生创造的环境;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激励学生展示创造行为;珍视学生的创造成果。9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