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48451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中国地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A 卷全国卷中国自然地理(2012课标文综,67)读图,完成 12 题。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 月份普遍高温

2、,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 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 C 项。答案1.A2.C3(2013课标,36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 1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2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图 1图 2(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6 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

3、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 分)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 影响较小;位于河流(

4、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分区(2013课标,6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 46 题。4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5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 地 D地6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

5、的是()A地 B地 C 地 D地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岛屿为台湾岛。第 4 题,该区域气温由中东部向东西两侧递增,是台湾山脉影响的结果,C 项正确。第 5 题,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第 6 题,两地位于平原,为农耕区,种植樟树少,A、D 两项错误;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樟树生长,C 项错误;地位于山坡下部,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热量丰富,利于大面积种植樟树,B 项正确。答案4.C 5.A6.B7(2015新课标,37,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

6、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 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

7、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 分)(2)图 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 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 b)的原因。(8 分)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拔(地形地势)、洋流、海陆位置等。从材料“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可知,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气温比中国东北低主要是地形地势。第(2)题,从图中可知道,

8、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高,即甲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更大。从材料中可知,冻土会受气温的影响。所以甲地的冻土活动层季节变化大,导致路基受影响。第(3)题,根据材料“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和“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并结合图,可知热棒主要是冬季提供热量;热棒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冻土的冻融变化影响路基。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

9、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8(2015新课标,37,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

10、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 分)(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 分)(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 分)(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 分)解析第(1)题,根据黄河的流向以及引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渠的问题主要在于泥沙淤积,主要的原因由于引水灌溉。第(3)题,由于农田灌溉的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农田

11、土壤疏松,泥沙入湖量大,造成污染严重。第(4)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而可以从沉淀池,过滤泥沙,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分)(2)问题:泥沙淤泥。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减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12、。(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用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B 卷地方卷中国自然地理(2014安徽文综,2728)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 12 题。1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季风 D海陆位置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13、)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解析第 1 题,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介于 015之间。我国 34N 以南、104E 以西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所占面积比重大,受地形影响,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 B 项正确;由题目的文字材料中亚热带的纬度判断 A 项错误;温度带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小。第 2 题,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故亚热带总体偏南。答案1.B 2.D(2014北京文综,3)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 4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

14、回答第 3 题。3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解析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答案B(2012福建文综,89)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 45 题。4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5该河最有可能是(

15、)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解析第 4 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由图可知,日蒸发量指图中左侧部分,水体最高,可以判断水分是影响因素之一;其次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日蒸发量明显高于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反映出日蒸发量受植被覆盖率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注意:不要受日蒸发总量的影响)第 5 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及其土地利用类型。由日蒸发总量的概念可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由图计算可知,该河干流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小,草地面积比林地和耕地面积大,因此可以判断该河是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故 A 项正确。答案4.C 5.A62015四川文综,13(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据图,描述图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 分)解析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及海拔高低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 低。中国人文地理(2015重庆文综,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第 7 题。7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