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

上传人:原*** 文档编号:174721850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适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概述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室李仁义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述我国的国家审计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时国家提出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国家审计署也提出“两个延伸”,即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向内部控制评价延深。随后虽然在1994年出台的审计法中对国家审计规定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总体受权。二、济效益审计的定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管理制度、规定、对公司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效益流失和管理漏洞、

2、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审查和评价,提示经营管理风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目前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估,通过与单位相关政策,标准和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其经营管理情况;第二,确定损失浪费,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方面,通过与单位内部、外部相关人员座谈,观察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办法。三、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一)审计对象“超越帐本,深入业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一大特征,审计对象是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资料及多方面信息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经济

3、效益审计的特殊之处在于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对象是帐、证、报表等会计资料及所反映的财务收支。(二)审计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注重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找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挖掘组织潜力增加组织效益的具体措施。财务审计则旨在审查财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三)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以评价、建设性职能为主,而财务审计以监督、鉴证等防护性职能为主。(四)依据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标准是有关的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以及计划、目标、定额、技术经济指标、同行业同类指标,而财务审计以有关法律和制度为标准。(五)审计方法经济效益

4、审计除运用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既进行事后审计,也进行事前审计。财务审计则通过检查,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审查会计帐簿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它以事后审计为主。四、经济效益审计程序(一)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1、建立审计项目需要选择、经济效益有提高潜力的事项,例如:成本高于历史水平的产品,赢利水平低于同行业或长期亏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较大的事项,如回收期较长的投资项目等。2、审计取证比较复杂第一、取证的特殊性、一般审计证据有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三种形态。但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证据却有三个并存:、书面证据、实物证据与环境证据的并存。、现实证据和趋势

5、证据并存。(3)、结果证据和过程证据并重。第二、证据的特殊性对取证方法的影响。由于经济效益审计需要取得环境证据。趋势证据、过程证据等特殊类型的证据,其审计取证的方法,除了常规的查帐、审阅、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还需要广泛采用相关学科和工具学科的方法和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方法。3、建设性、风险性的审计报告第一、审计报告的建设性。(1)以评价职能为主,以监督、鉴证职能为辅。(2)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指导性,而非强制性。(3)为达到审计目标,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应该与被审单位协商。审计报告的风险性。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有两层含义:(1)审计的结论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这是审计风险;(2)由

6、于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合,引起审计建议的执行导致严重损失与后果。4、后续审计后续审计也叫“跟进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为检查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有适当的措施,而采取的审计行为。(二)、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程序1、制定审计方案或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的和所选定的经营审计项目,审计组应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项目的来源、审计目的、审计依据的选择、风险评估的结果、重点测试的事项和方法,审计资源的配置等。、拟订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取得有关拟进行审计的经济活动的背景资料;、确定进行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来源;、与所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人员进行交谈;、适当地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所

7、要审查的经济活动和控制系统,确定审计重点并征求被审者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审计计划;、确定如何、何时向何人通报审计结果;、取得对审计工作计划的批准。2、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情况。经济效益审计不如财务审计那样,有凭证、帐簿和报表等固定的处理程序,可以有序地进行审计,而是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并加以分析判断,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查明原因,达到项目审计目的。深入调查的方法包括:、召开各种作谈会;、向有关人员作口头调查并形成笔录;、问题式调查表;、通过发函、派人外调、委托对方内审机构调查等方式向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实地走访、现场调查。3、测试分析,揭示矛盾。、组织结构的测试分析;、经济活动对内

8、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分析;、经济活动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效益、效率和效果性指标测试分析。4、评价、审查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上述各种测试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反映,并形成审计证据等资料,作为形成初步审计结果的依据。评价、审查的过程包括:1、 有关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的所有重要资料都应收集;、审计证据应是足够的、有法律效用的、相关的和可靠的,为审计结果和相关建议提供一个可靠的支持;、所采用的测试和抽样技术应事先选定;、分析、评价、审查的过程应得到监督和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并由管理层进行审查;5、通报审计结果。有以下方式:、需要立即引起注意的情况,可采用中期报告

9、的方式进行报告;、发出最终书面报告以前,需在适当的管理层次中征求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意见;、报告必须客观、清晰、富有建设性和时效性;、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和结论,适当地表明审计师的意见,并包括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或纠正方法;、管理层的意见可以包括在审计报告中;、最终审计报告在发出前应得到审批,并决定向哪些人发送这份报告。6、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师必须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对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适当的行动。(三)、经济效益审计计划经济效益审计由于审计范围较大、内容较复杂,取证方法也复杂,只有编制多层次的审计计划。一般可分三个层次:1、项目计划大纲对于小型、内容简单的项目,具备计划大纲各项内

10、容就可据以实施审计了,而对大型、复杂的项目,以上几项只是一个轮廓,并不能指导审计的实施,需制定以下计划。2、项目实施计划3、项目作业计划。项目作业计划是分层次审计计划的最后层次,如果审计内容简单,审计计划大纲也应包含作业计划的内容。怎样确定作业计划中的审计要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为证实审计目标需要检查的事项,逐步调查、分析研究。例如:要证实成本效益,应检查以下事项:.产品成本是否真实;.成本效益的优劣;.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因数;.各变动影响因数与合理水平(标准)的差异等。、从重要性和风险性确定必须检查的审计事项。例如在上述成本真实性和差异分析方面,就会涉及不同的成本项目,需要对这些成本项目

11、进行重要性判断和风险评估,将重要的和风险较高的成本项目确定为作业计划的审计要点。五、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内容多,按审计时间可分为事前经济效益审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和事后经济效益审计。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目前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大多是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操作时经常以经营审计的形式出现。对企业来讲,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效益审计可分为单项性效益审计和综合性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资本营运效益审计(资本营运风险、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企业债务重组、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经济资源利用、人

12、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设备、材料和能源利用、资金利用等)、经营审计(供应、生产、成本、质量、销售等业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管理机能审计、管理部门审计)等。我们今天主要讲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指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其生产各要素利用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其内容包括:供应业务经济效益审计、生产业务经济效益审计、成本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效益审计、销售业务效益审计、还包括筹资、投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审计。(一)、供应业务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采购业务的审查和仓储保管业务的审计两个方面)1、采购业务的审查采购业务审查主要包括物资供应计划及

13、其完成情况的审查,采购批量和采购成本效益的审查等内容。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部分经批准自购的零星生产急需材料(没有批件问题);和经批准自购的特殊的专项材料;二是材料计划方面的问题。(1)、供应计划及其完成情况的审查。应审查其计划的制定是否按照生产计划、产品质量及工艺技术所规定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来编制,其品种、质量和数量是否与需要相一致,计划采购量是否合理。审查时可用以下公式验证:某种物资计划采购量=该物资计划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审查其计划完成情况,应分别从其数量和质量上考核计划完成程度。考核时应注意,计划完成情况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这可能会导致采购的不经济,以及大量资金的占用,从而降

14、低企业经济效益,而导致积压和或有损失。(2)、采购批量的审查。采购批量是否符合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要做到经济合理,应从两个角度进行审查:采购方式及费用的审查。采购批量的经常性、合理性审查。采购成本效益的审查。采购费用率=本期采购费用总额100%本期物资采购总额该指标反映单位物资供应所需的采购费用,因采购不同物资而异。审计人员应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便做出正确评价。(二)、生产业务经济效益审计生产业务的审查,主要包括对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的规则,以及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和产品成本的审查。(三)、成本经济效益审计成本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成本预测的

15、可靠性,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计评价活动。其任务是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和报表资料,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以下成本管理活动及其效果加以审查和评价。第一、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可靠性、科学性、可行性;(事前审计)第二、为实现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所实施的成本控制是否有效;(事中审计)第三、成本计划的完成执行情况和成本效益的实现情况,包括实际成本水平的衡量和实际成本效益指标的测算,以及成本变动差异的分析;(事后审计)第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效益的途径。1、成本效益的事前审计成本效益的事前审计的重点是对成本决策效益进行审查评价。成本决策包括确立目标成本和规定成本的构成。目标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水平,它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和可能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案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科学估算。成本决算是成本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成本效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标成本的审查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是调查和预测,目标成本的审查,一方面审查目标成本的制定是否进行了认真的该单位的内外调查,包括向社会、市场和同行企业调查了解用户购买力、产品价格,产品的成本,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