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46610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灵芝宝尔产品知识手册 中老年常见病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1第二章 中老年常见病病理及传统治疗方法第一节 高血压1、 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 mmHg(毫米汞柱)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 12080mmHg ,则 120mmHg 为收缩压,80mmHg 为舒张压。2、 什么是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

2、等于 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 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95mmHg 为高血压。3、 老年人高血压有什么特点?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压延续而来,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退、收缩压升高而来。老年人高血压具有以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

3、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a1 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5)老年人 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 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

4、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因此,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医学界普遍认为运用生物医学调节细胞内环境为最佳的治疗途径。 4、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药物治疗。目前有六大类降压药: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o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就是“开博通”)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很多高血压病患者长时间服用降压药,因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倍受患者重视。绝大部分药都要经肝代谢肾排泄,对肝肾都有一定的损害。各种药物都有

5、不同的不良反应,由于每个患者的反应性不同,因此不良反应表现也各异。 灵芝宝尔产品知识手册 中老年常见病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2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会有不利影响。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虽然最近发现小剂量可治疗某些心衰,但大剂量使用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由于对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有抑制,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 ACEI:最多见的是咳嗽,以咽痒、干咳为主,发生率 10%-20%。其

6、他少见的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白细胞下降、低血糖等。对肾功能不全者会增加血尿素氮,所以肾功能减退者需慎用。 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体位性低血压,尤其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常在入睡前半量服用,并注意夜间尽量避免起床。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有轻度头晕、恶心等。 复合制剂:复降片有头晕、精神抑郁、血脂异常等副作用;珍菊降压片会产生口干、头晕、便秘等不适;复方罗布麻则容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第二节 糖尿病1、什么是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致使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其主要特征是长期高血糖。随着病程延长,体内

7、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以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如得不到合理治疗,则最后导致双目失明、尿毒症、脑血管及心脏病变、下肢或足坏疽,甚至危及生命。2、什么是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不足,或有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3、1 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特点?(1)发病年龄多在 20 岁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2)发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削瘦。三多一少,症状显著。 (3) 对外源性胰岛素绝对依赖,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否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死亡,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

8、2 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发病具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 发病率随着年龄、体重、缺乏体育锻炼而增长,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此型糖尿病的明显的诱发因素,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素的相对不足; 由于高血糖是逐渐发生的且早期阶段高血糖并未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以至于病人无明显不适或缺乏典型糖尿病的症状而延误了就医时间,多年未被确诊; 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有的患者在 灵芝宝尔产品知识手册 中老年常见病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3糖尿病确诊前已有并发症出现; 很少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自然发生,但在应激状态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患者的胰岛 细胞功能基本正常,但为了补偿胰岛

9、素抵抗、也就存在有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通常可能是正常或偏高; 一般通过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减轻体重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或口服降糖药物即可控制病情,在应激状态、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少数病人口服降糖药物无效时须用胰岛素治疗。5、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因血糖过高,导致细胞内、外失水,刺激机体下丘脑口渴中枢引起口干、口渴、多饮。尿中含糖增多,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因葡萄糖利用障碍蛋白质、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乏力、消瘦。为了补充机体丢失的糖,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热量,需多进食物,形成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多尿

10、、多饮、多食及消瘦)。当并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皮肤骚痒、神经疼痛、多汗、腹胀、便秘、水肿、阳萎、月经失调等。6、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由于病人自身不能合成胰岛素,因此必须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存这些病人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经严格饮食控制和口服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并发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同酮症、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者。并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 并发糖尿病性肾病。 病人处于妊娠或分娩期。病人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

11、感染、创伤、高热、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肝、肾功能不全者。体重明显减轻,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者。(3)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7、 常用降糖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口服降糖药大致可分为 3 类,即磺脲类、双胍类和阿卡波糖。磺脲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口服降糖药,包括第一代的甲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脲类制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以及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磺酰脲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除氯磺丙脲有较大毒副作用外,磺脲类药物毒副作用很小,但所有磺脲类药物如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1)胃肠道

12、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2)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减少药量后可逐渐消退,若持续不退者,应停止使用。偶见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3)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等。(4)磺脲类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但少见,治疗中可有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增高。 (5)氯磺丙脲有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导致水潴留作用,糖尿病人原有的肾损害 灵芝宝尔产品知识手册 中老年常见病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4水潴留者,服药后加重。氯磺丙脲对部分病人可引起由酒精诱发的(在饮酒后

13、10 分钟内)严重皮肤潮红,大剂量时可引起胆管性黄疸等副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纳少、恶心、腹胀、腹泻、上腹不适等。另外,大剂量双胍类降糖药( 降糖灵每日大于 6 片)可使尿中出现酮体,严重时出现乳酸中毒。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或急性病伴有缺氧者,及各种疾病引起尿糖增多并同时有酮尿时,应禁用此药。-葡糖苷酶抑制剂量最常见的不良作用是胃肠道副作用,如腹部不适、胀气、排气、腹泻等。阿卡波糖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第三节 冠心病1、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临床分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

14、塞和猝死;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又分 3 类,一是新发生的心绞痛;二是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三是恶化劳力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一般指休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其中将心绞痛发作时伴 ST 段抬高者,称为变异型心绞痛。2、 为什么有的病人在劳累时发生心绞痛,而有的则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有冠状动脉供血绝对减少和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两种情况。心绞痛最常见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大分支管腔狭窄。一般情况下,安静时狭窄的冠状动脉可以向心肌提供其所需的血氧,但当进行较大负

15、荷的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耗氧量骤然增加,而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血管弹性减退,不能充分扩张以向心肌供应足够的血液,造成心肌缺氧而引起心绞痛。在临床上我们还常碰到另外一类病人,他们常于休息时,心肌需氧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心绞痛,在劳动时反而很少发生或不发生。这是因为此类心绞痛的病人于休息时,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常有自发的或诱发的痉挛。冠状动脉造影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休息时发生心绞痛者,并不意味着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一定比劳力性心绞痛者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生于造影完全正常的冠状动脉,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基础。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对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过度敏感有关。前列腺素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也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3、什么人容易患冠心病?、冠心病多见于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 2 灵芝宝尔产品知识手册 中老年常见病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5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 5 倍以上。香烟可损坏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