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46541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鹳鱼石斧彩陶盆 1978 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器高 47 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2. 黑陶 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3. 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是在打磨光

2、滑的橙红色陶坯上, 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4. 人面鱼纹彩陶盆 西安半坡 仰韶文化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 C 形玉雕龙 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 泥

3、塑女神像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 也叫兽面纹 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4、。 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9. 岩画 是用矿物质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 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的图画。 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10.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11. 帛画

5、 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 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 人物龙凤图12. “六齐”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其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之经所谓的“六齐” ,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13. 甲骨文 商同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2文字 主要内容是商王室用来占卜的“卜辞”甲骨文已经具备“六书”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14. 失蜡法 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也称横蜡法 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

6、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是我国失蜡法的代表作。15. 青铜器 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16. 人物龙凤图 战国时期帛画 1949 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 质地为平纹绢,高 31 厘米,宽 22.5 厘米 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

7、的代表作17. 人物御龙图 战国时期帛画 1973 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 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 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 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18.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 出土于湖南宁乡 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 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

8、,工艺高超精湛19.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商代后期王室著名的青铜器 鼎的内壁刻有“司母戊” ,意思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 造型庄重、纹饰精工,具有气势,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0. 莲鹤方壶 出土于河南新郑 盖顶莲瓣丛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展灵动。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 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风格21. 长信宫灯 河北满城 西汉工艺品代表作 其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灯的设计巧妙。灯盘可转动,灯光的光照速度和照射方向和调节,宫女的袖子和身体中燃烧的烟气可导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 达到了实用和

9、美观的统一,是汉代工艺雕塑的典范22. 马踏飞燕 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设计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感。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 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23. 马踏寻奴 汉代霍去病群雕的主体和代表作 作者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霍去病,以战马踏翻侵略者来歌颂其抗争战争中的勇敢 作品造型轮廓准确有力,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古朴稚拙,凝重稳练,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24.

10、 马王推 T 字形帛画 西汉时期 帛画长 205 厘米,上宽 92 厘米,下宽 47.7 厘米 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神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终所要到达3的天堂胜境 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25. 击鼓说唱俑 四川成都出土 作品塑造了一位民间说唱艺人的表演说唱艺术的瞬间,人物左手抱鼓,右手执槌,身体用力前倾,右脚高跷,表现了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瞬间情态,充满了活泼的气息 堪称东汉陶塑的杰

11、作26. 铜灯27. 铜镜28. 瓦当 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通指半园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29. 画像石 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刻着不同画面。 盛行于汉、魏、六朝和唐代。 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 表现形式分阴刻和阳刻两大主类。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运用上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 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30. 循石造型 两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的形

12、状和表面质感,稍做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 因为当时就有很多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31. 高颐阙 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頣墓前的威仪性建筑 位于四川雅安 它是仿木结构的子母阙,由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组成。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和栌斗,阙楼上周刻楼面平坐木枋和挑檐斗拱,屋顶雕刻椽木及瓦饰, 是研究汉代建筑的宝贵资料。32. 釉陶 低温铅釉陶出现于西汉后期,代表了汉代陶瓷工艺取得的杰出成就。 它以铜和铁为主要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使釉成翠绿色,铁使

13、釉呈黄褐色和粽红色。 由于铅釉陶在低温下烧成,不宜实用,故多做丧葬用的明器。33. 孝子画像石棺 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 在石棺的两外侧线刻着内容为孝子故事的画像,如舜、郭巨、董永、蔡顺、王子林等的行孝事迹。各组故事间以树木分割成三组,独立且连续的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的故事,每幅独立画面上方刻有标题。 孝子棺石刻画以阴线刻画形象,线的运用十分成功。人物情态生动,树木山石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协调,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34. 张家样 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在“张家样”中,张僧

14、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 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它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35. 风俗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即风俗画。 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盘车等。 画家们在深入观察市民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南宋李嵩的货郎图堪称典范。36. 娄睿墓壁画 为

15、北齐墓室壁画。 娄睿墓位于今山西太原 墓中壁画共 71 幅,总面积200 余平方米,内容多为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其手法写实,线条 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 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4体和空间感,布局融合了外来艺术成份,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北朝绘画新水平。37. 顾陆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陆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 ,因而并称“顾陆” 其中顾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 ,如“春蚕吐丝” 。38. “曹衣出水”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的佛教人物形象

16、“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以细劲的线条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 ,与吴道子“吴代当风”相提并论 其作品早已不存,但为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39. 传神写照 我国古代人物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了“传神写照” ,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 传神指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国画描绘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 如何能画好传神,顾又在其传神论中提出“迁想妙得”之法,意思是画像在艺术创作中,要把主观的情思投入到客观对象中去,使客观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40. 畅神说 南朝山水画家宋炳在他所撰的画山水序中阐述了山水“畅神说” , “畅神说”的提出具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