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58947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抹茶的历史文化介绍抹茶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用茶叶超细粉机碾磨成的茶叶微粉就是抹茶,只要在加工过程中不要有高温过程,不要破坏颜色,下面就抹茶的历史文化做一介绍。抹茶文化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 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

2、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抹茶的历史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

3、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21 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结束了抹茶=日本的历史,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抹茶(英文 Matcha,日文抹茶 () 的英文单词源于“抹茶”的日语发音。什么是抹茶?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蒸青绿茶。抹茶源于中国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

4、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 的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 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法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抹茶饮用法点茶奈良时代(710 790 年)|( 中国隋朝 )74

5、8 年,日本的名僧行基把中国的茶树带入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茶的栽培。平安时代(794 1186 年)|(中国隋唐朝)805 年,传教大师最澄也弘从中国带回茶种,栽种在近江阪本的日吉神社( 现在的滋贺县)。当天皇游幸日吉神社时,接受了僧人永忠的献茶。 镰仓时代(1186 年-1333 年)|(中国宋朝)荣西禅师(11411215)不但带回了中国树种,同时将中国的碾茶制造法以及寺院的抹茶仪式 抹茶道传入日本。被尊为日本抹茶的开山鼻祖。 荣西禅师在著书吃茶养生记里详细介绍了茶的功效。他在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

6、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 。 ”荣西禅师将茶种赠送给高山寺的明惠上人,高山寺的明惠上人便在全国各地找寻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最后明惠上人看中了山清水秀的京都宇治。从那时候起,宇治成为日本的种茶的圣地。现存日本最古老的茶铺创业于平安時代末永历元年(1160 年) 。室町时代(13931594 年),宇治的茶农发明了覆盖培育法,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进行覆盖遮阳,使得抹茶翠绿香甜,苦涩味大减,京都的宇治抹茶也成为 天下第一茶。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535),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叶子酷似人的眼皮。达摩

7、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熬汤饮用,竟能驱除困倦,保持禅坐的清醒。这即是禅茶的来由。这当然是一则美丽的传说,然而茶道确实和禅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有关这点,程光裕茶与唐宋思想界与政治社会关系 、方豪宋代僧侣对栽茶之贡献 、吴智和和尚烘出名的松萝茶 、中村乔泡茶法的兴盛与宜兴茗壶 ,以及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中国茶文化 ,朱自振、沉汉中国茶酒文化史等书的某些章节,乃至荷斯特汉弥恪(Horst Hammitzsch)茶艺中的禅一书,都有相当详尽的说明。 中国的茶道,也许应该从宋朝禅僧长芦宗颐所撰写的禅苑清规开始,在题为赴茶汤的清规中,详述了受邀喝茶的禅僧所应遵循的礼仪:院

8、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请已,须知先赴某处,次赴某处,后赴某处。闻鼓版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皇错乱。如赴堂头茶汤,大众集,侍者问讯请入,随首座依位而立。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祥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坐具垂面前,俨然叉手朝揖主人。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熱即叉手在外。寒即叉手在内。仍以右大指壓左衫袖。左第二指压右衫袖。侍者问询烧香。 持人法事,常宜恭谨待之。安祥取盞,两手当胸执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若上下相看一样齐等则为大妙。当须特为之人专看。主人顾揖然后揖上下间。 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

9、作声。取放盏床,不得敲磕。如先放盏者,盘后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错乱。右手请茶鹚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茶罢离位,安详下足。問訊訖。隨大衆出。特為之人須當略進前一兩歩問訊主人。以表謝茶之禮。禅门茶道重视的是内在的禅修,亦即“心”的追寻,而非茶叶优劣或水质的好坏,乃至茶壶,风炉的品质上下等等外表的东西。唐玄觉(665713) 永嘉证道歌 ,曾说:“行亦是禅,坐亦是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刃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闻闻。 ”吃茶只是禅门行、坐、语默、动、静当中,众多“借假修真”的媒介之一而已。这是中国宋朝禅门茶道的特色。中国抹茶道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