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500869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概念公式考点总结大全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Vt指末速度,Vo指初速度。若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时,做加速运动(a0); 反向时做减速运动(a0)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速率、功、功率、能量等(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

2、位移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涉及5个物理量(、a、 t、x),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知三求二”(只要知道任意的三个物理量,其余两个物理量用上述公式都可求出) (4)自由落体:初速度为0(Vo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末速度 下落高度(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注:(1)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北极处最大。在高山处 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 (3)末速度由下落高度决定:(5)实验:打点计时器(计时仪器)的应用 电磁打点计时器用6V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3、周期为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220V的交流电源,频率也为50Hz,周期为0.02s。 利用纸带上的点求瞬时速度及加速度的方法求瞬时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如上图中,求点1的瞬时速度:求加速度:在连续相邻且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X:连续且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时间) 如上图中, (T=t0-1=t1-2) 注意:在计算中一定要单位的换算(6)位移时间图像(xt)和速度时间图像(xt)Otv2乙:速度时间图像Ot13v2甲:位移时间图像Ot13xt1丙:速度时间图像在甲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4、动,2代表静止,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中直线1代表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代表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3代表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甲图中,直线的斜率(倾斜程度)能反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乙图中,直线的斜率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大小代表位移。如丙图所示三角形面积代表质点在0t1时间段内的位移。位移时间图像中,面积无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抛物线(因,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及附近,可看做万有引力的一个

5、分力)2、 弹力:(1)胡克定律:(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由弹簧自 身决定,大小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产生弹力的条件:两物体接触、且有形变;产生弹力的原因: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3)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处于同 一条直线并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方向:压力和支持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轻绳弹力沿绳子收缩方向,轻杆弹力 可沿任意方向。 3、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即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m为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等有关,与接触面

6、积大小、 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只要不动,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大小范围: O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e、求摩擦力产生的热量时,Q=fs(s指相对路程)4、 求 和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

7、边行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求三个力的合力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看第三个力在不在这个范围内, 如果在,则最小值可以取到0,最大值是三个力的和5、力的分解:(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2)正交分解法6、实验: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用一个力F拉橡皮筋至O点,记下力F的大小和方向。(2)用两个力F1、F2同时拉橡皮筋至O点,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3)做力的图示,研究合力F与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三者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5、平衡状态: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8、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所受合外力为零。 6、 力的图示 注意选取合适的标度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变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理解:(1)惯性: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变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 牛顿第二定律: (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力、质量共同决定。 加速度方向由合外力方向决定(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两种类型: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找出加速度a,再根据运动学公式

9、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运动情况找出加速度a,再根据力学知识判断物体受力情况注意: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核心,应用非常广泛,如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场、磁场中都有涉及,需深刻理解、悉心体会,做到举一反三。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时要将木板垫高,以平衡摩擦力的影响。(在未加砝码盘时,保障小车匀速运动) (2)控制变量法:保持拉力(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研究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拉力(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大小,研究拉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结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

10、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注意:分别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注意: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平衡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只不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5、超重现象:(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失重现象: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注意: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都保持不变 (1)电梯: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压力大于重力,属超重 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加速度向下),压力大于重力,属失重 (2)过拱桥:汽车过凸形桥时(向心加速度向下),压力小于重力,属失重 汽车过凹形桥时(向心加速度向上),压

11、力大于重力,属超重 (3)人造地球卫星或加速度向下大小为g时:属完全失重,对接触面压力为零,但重力并 没有消失,重力的作用效果为提供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6、力学单位制: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 :力与物体沿力方向发生位移的乘积公式: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力对物体做正功就是力促进物体运动,此时力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O;负功正好相反,阻碍物体运动,此时力与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O度小于180度;当夹角等于90度时,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做零功。此时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如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但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故不做功)。(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2、 (1)功率: 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1s内力对物体所做功。平均功率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为平均速度)(2)瞬时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