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432114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词曲默写及鉴赏1.关雎 选自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分析】国风周南关雎又名诗经周南关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创作于周代。国风周南关雎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诗歌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

2、对美满婚姻的期盼。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助于情感的层层递进,结构上使诗歌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全诗感情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常考名句】见试题研究P129(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例:(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的句子是: , 。【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P2补充: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 “左右流之”中的

3、”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2.蒹葭 选自诗经【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分析】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奠定了清虚寂寥、凄凉哀婉的色彩,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境。三、四句交待追慕对象及其所在地点,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之感。五六句描画逆流追

4、寻时的幻象,七八句描写顺流追寻。二三章描述主人公追寻之路的困难重重。,表现主人公的执着。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达到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将诗意不断推进。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常考名句】见试题研究P12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例:(1)成语

5、”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3)蒹葭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默写连续的两句: , 。【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P2补充:(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观沧海 东汉 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位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

6、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后两行诗歌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法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常考名句】P129(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例: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 , “;”箫”则指一种乐器,如” , “。【常考题目】P3补充:(1)请你展开合

7、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4.饮酒 东晋 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分析】饮酒描述作者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

8、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常考名句】P129(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2

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例: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饮酒(其五)中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千古名句是: , 。【常考题目】P3 补充: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

10、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五津”指四川岷江五个渡口,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一开头便运用夸张手法,展开壮阔的境界。“海内存知

11、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常考名句】P129(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例: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中,与朋友惜别,” , “,尽显洒脱旷达之意。【常考题目】P4补充: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

12、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6.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

13、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两句表现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常考名句】P129(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例: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江,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见证” , “的壮阔。

14、【常考题目】P47.使至塞上 唐 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分析】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常考名句】P129(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常考题目】P5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