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403393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的经济方面,着重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及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怎样交叉重叠,怎样相互影响的。经济社会学还对经济活动进行社会学分析,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对应于研究对象在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的分别,可分别划分为微观经济社会学、中观经济社会学和宏观经济社会学2. 经济社会学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学在近百年来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初,以韦伯、涂尔干和齐美尔为代表;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斯梅尔瑟和波兰尼为代表;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这一阶

2、段被称为新经济社会时期,代表人物有怀特、格兰诺维特等人。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3. 韦伯的主要经济学思想(一)从传统经济行为到理性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以经济为取向,或者以设法满足对有用效益的欲望为取向。人类的经济倾向可以是传统式的或是目的理性的:传统的行为倾向曾经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社会和文化中。在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领域里,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压抑着人们的创新潜能。这种传统倾向在经济领域具体体现为束缚于本能反应的觅食活动,以及局限于固有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传统习性。理性经济行动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行动者有计划地分配他一切可以运用的现有与未来资源;(2)他能把资

3、源按其重要性分配到不同的可能用途;(3)当经济行动者本身拥有对必要生产工具的支配权时,他能以有计划的生产方式获得利润;(4)当事人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结社的手段,取得对有限资源的共同支配权。(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的基本运动,而存在随着时代和国家而变化的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合理的近代资本主义只遵循一个法则:合理计算(成本、风险、利润)。与各种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相比,近代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在于:(1)私人的独立生产企业自由占有所有的物质手段,如土地、设备等;(2)市场交易自由;(3)合理技术导致了合理的预测,以及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大规模的机械化;(4

4、)合理而可精确估价的法律;(5)劳动自由,即个人出卖劳动力不是迫于政治、法律义务,而是出于经济考虑;(6)经济的商业化,即企业股份公司化,促进了资本主义投资与投机。近代资本主义是西方文明理性化不断增长的结果,影响其发展的具体因素是多重的,包括:(1)西方历史上特有的基督教新教伦理(2)合作社衰落导致家与职业分离,进而导致专业化的产生(3)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城市经济中货币的使用和银行的出现(4)中世纪城市里市民阶级的出现也许是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人类将面临两种理性经济类型:1、市场经济:以财政预测、家庭预算与企业预算三者之间的明确分野为基础的,经济实体依市场价

5、格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因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会始终面临风险;2、计划经济:根据以独裁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指令来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倾向于提倡实物津贴以取消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理论上:市场经济本身包含着不合理性,而计划经济则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实际上:计划经济无法解决社会需求预测的合理性问题,因而会阻碍经济理性化。无论何种经济类型,都必须正视劳动分工问题及趋向于获取财富的活动的协调问题,行政手段无法替代经济实体自身的理性选择。(四)经济与文化确立了文化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的重要性。强调行动的意义,文化不可能脱离经济生活而单独存在。提出了一种历史的文化社会学,用来解释基本历史进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影响。4. 简述

6、新经济学的兴起和主要研究领域兴起:(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

7、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研究领域:(一)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的“资本化”所谓“社会网络”,就是“同事、朋友和更普遍的联系”,是“联结行为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一个稳定的社会网络或多或少都有社会资源嵌入其中,这就是有助于行为者实现工具性行为的“社会资本”。(二)组织:对传统的扬弃在与其他学科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新经济社会学的思想理论与组织理论的交流沟通频繁,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

8、在于就是对传统组织理论的扬弃,增加了组织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三)文化:更深的嵌入在新经济社会学的文化论中,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二是文化观点应用于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性言论和具体案例研究中。文化的另一贡献是主张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5. 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嵌入”具有哪些特征在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和兴起过程中,来自经济学、社会学或其它学科的研究者逐渐在研究被融合主题上达成了共识,并由此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嵌入”和“经济的社会建构”。嵌入是指各类经济交易都要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

9、限制,他决定了经济行动的结果。最早提出“嵌入”的是波兰尼。而格兰诺维特对“嵌入”的补充和发展使其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他指出经济行为是嵌入于个人关系之中的,而经济行为者们又是嵌入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但是一些反对者指出社会网络理论过于狭窄,他不能届时学者们观察到的现象,因为他不能说明行为者如何构建世界,因此格兰诺维特进一步提出“经济的社会建构”,把社会建构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联系起来。随着文化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对新经济社会学的影响增大,“嵌入”和“经济的社会建构”逐步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满6. 经济行动简化模式的缺陷(一)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个人的偏好被作为外生变量处理

10、,被称为“给定”的,因而经济行动的目标在行动之前就得到明确,行动过程本身就不再与个人的偏好发生任何关系。这种看法实际上忽视了经济行动者作为人的特殊性。因为对于个人而言,经济生活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漫长过程,是一个有机集合。因此,他不是给定的,目标的形成也“不是独立于行动本身的社会过程之外的”。(二)经济学假定,驱使人们展开经济行动的动机主要与利益刺激有关。事实上,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权利、身份、地位等多重动机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动。(三)经济学认为,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合理的确定最有效的行动手段。但是,由于行动者信息缺乏、逻辑思路不够清晰;或者因为环境过于复杂多变的缘故,行为者对目标手段之间的

11、关系无法做出清楚地认识。另外,在这种行为中,理性选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7. 为什么说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殊类型把经济行动看作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是经济社会学最基本的理论前提之一,经济行动确实无法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客观的社会条件,因为它是嵌入在整个社会结构当中的。它不仅仅是一种与配置稀缺资源相关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受政治、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行动。8. 为什么向朋友借少量的钱往往不需要打借条 借条是证明借款关系的法律凭证,打借条的意义在于避免借款人(债务人)事后赖账,确保债权人在债务人赖账或拒不归还时能够依法维权。当然朋友之间往往出于信任,在借款数额不是很大时一般不打借

12、条,只要对方能够诚实守信按时归还,那么是否打借条必要性也就不是很大了。9. 试分析理性选择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和局限那么什么是理性选择呢?理性选择就是效用最优化或最大化假设,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理性选择理论起源自公共选择理论。包括了詹姆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赖克的政治联盟理论。其后逐渐发展出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科层决策等理论形态。或者说理性选择也是指: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经济行动的参与者被视为一种经济动物,或说“经济人”。这种人以经济利益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并根据最大化的原则在不同

13、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利用自己精确的计算来确定合适的行动方案。这其中以霍布斯的交换理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即强调关于“弱关系力量的研究)在当下最为流行。由此,理性选择对经济社会表现在哪,又是通过什么表现的;作用是什么;同时这局限性体现在那个地方?经济社会学中的理性选择承认要把理性选择放到社会结构、社会网络或社会系统中开展研究是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起点与基础,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理性选择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理性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围绕这个核心,经济学建立了关于经济行为的实质与特征,经济行为的动机、手段、方式,开展经济行为的条件、环境

14、、限制,以及人们在开展经济行为时的组织形式、制度关系和效益模式等十分丰富的范式。正如贝克尔用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模式来揭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他毫不保留地宣布:“经济学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仅此而已(即传统经济学);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业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研究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该问题是否具有商业性或物质性。因此,凡是以多种用途为特征的资源稀缺情况下产生的资源分配与选择问题,均可以纳入经济学的范围,均可以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这些

15、真是体现了经济社会学中的理性选择所研究的对象和分析的范围,包括组织和制度;利益与资源;个体行动者和社会行动者。这让经济生活中的“自然人”演变为“经济人”,也使我们要以社会学的眼光看待隐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去探讨这里面的人们行为反应是如何的。同时,人们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理性选择在经济社会学中会出现方法错位和越位的情形。虽然社会学引入理性选择研究是对经济学扩张的响应,表明社会学在这一核心问题上认同了经济学的方法原则,但是,这不意味着社会学完全被动地模仿经济学开展理性选择研究。在社会学的视野里,理性选择研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从经济学的微观研究走向了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研究。格兰诺维特和科尔曼等人都对这个转变作了深入地论述,并且将之解释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宗旨。任何行动者的理性选择都必须涉及到个人的偏好、欲望、预期和决策,不确定性总是无法排除,而一些表面看来非理性的影响力也会发生常规的影响。事实上,感性选择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发生的社会行为,它作为广大基层社会成员展开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具有比理性选择更基础的地位和意义。因此,过分强调理性排斥人的感性方面必然成为包括科尔曼和格兰若维特在内的所有理性选择理论共同的缺陷。尽管理性选择十分强调理性选择就是效用最优化或最大化假设,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可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