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437906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 (2009 海南历史卷,9) 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 独立宣言还提出了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答案:A 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权宣言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可见,B、C、D 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 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2 (2009 海南历史卷,1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

2、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答案:C A、B 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 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 ABD 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3 (2009 海南历史卷,15)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

3、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答案:C 19 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但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1 (2009 年辽宁宁夏文综 42) (15 分)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

4、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摘编自1791 年宪法 (法国)(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 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5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 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

5、规定的原因。 (10 分)【答案】:(1)区别: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 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2)原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 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直接来自材料,第(2)问关于原因的分析要与必修一相关内容相结合。2 (2009 年山

6、东文综 34 题) (10 分)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2 分)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 分)(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4 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答案】:(1) “建筑物”:邦联体制。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2)纠正措施:制订1787 年

7、宪法 ,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解析】:(1)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美国建国初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影响。此题注意到“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中的“邦联”更有助于解答问题。要理解作者的态度是认为“建筑物”的结构是“基本错误”的。(2)第一问难度为易,学生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容易迁移到准确答案。第二问难度为中,要结合美国的 1787 年宪法的政治意义与初期的美国形势比较再做出回答。3 (2009 海南历史 30) (8 分)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

8、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845 年)材料二 1884 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

9、,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3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5 分)【答案】:(1)历史背景: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3 分)(2

10、)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 (2 分)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3 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关键句“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 、 “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 “ 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归纳背景。(2)简要指出宪章派在斗争目标和斗争方式上比费边社更为进步。4 (2009 年福建文综 41 题 B 题)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

11、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 ;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 年宪法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 24 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4 分)(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11 分)【解析】:(1)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考查

1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材料的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评价。5 (2010 年福建卷文综 41 题选作题 B 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 )坐汽车的一般。

13、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 分)(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9 分)【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 ,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2)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析】:(1)从材料一中关键句“

14、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可知梁启超强调先培养“新民” ;从材料二中关键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无害于民主政治”可判断孙中山认为可选建立民主政治。(2)从梁启超与孙中山的阶级本质及当时的时代潮流角度,判断二人观点在本质上是否对立及说明理由。6 (2010 年山东卷文综 34)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止,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 分)(2)结合所学知识

15、,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4 分)【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 。 (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主义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即可)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1)从材料中“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可知“君”由“民”选举产生;“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可以看出“民”同样可以废“君” ;这实际上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2) “主权在民”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体现为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7 (2010 年海南卷历史 30) (8 分)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1938 年 4 月)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