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322763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勘测工试卷(二级)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试卷(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说明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成黑方块,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简答题和计算题答案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出。考生在答题纸务必用直径0.5 mm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

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对应于题干中“.XZ”所处的位置)1、.XZ是全国河道的主管机关。 (A)国务院 (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C)流域机构 (D)地方政府2、国际上一般认为,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XZ。(A)50% (B)40% (C)80% (D)90% 3、较大雨滴降落到地面上后,可溅起0.30.5 m高,并形成一层雨雾随风流动降入地面降水量雨量器,会出现降水量观测中的.XZ误差。(A)气象 (B)系统 (C)漂移 (D)溅水 4、比降水尺断面布设时,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XZ。(A)5

3、% (B)10% (C)15% (D)20% 5、进行水位订正时,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XZ时,在变动前应采用原应用高程,校测后采用新测高程,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应加一改正数。 (A)突变的原因 (B)渐变的原因 (C)渐变的原因和时间 (D)突变的原因和时间6、暴雨量可用式.XZ计算。式中:P-降水量,mm;W-由承雨器倒出或注入水的质量,kg;A-承雨器口的受雨面积,cm2。(A) (B) (C) (D) 7、.XZ测速方式不属于积分法测速。(A)动船法 (B)选点法 (C)积深法 (D)积宽法8、堰闸站的上游基本水尺断面应设在堰闸上游水流平稳处,与堰闸的距离不宜小于最大水头的.XZ。(A)

4、3倍 (B)4倍 (C)35倍 (D)5倍 9、在山区,降水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区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XZ。(A)10 (B)20 (C)30 (D)4010、水工建筑物法推算流量的公式中M1表示.XZ。(A)自由孔流流量系数 (B)淹没孔流流量系数(C)自由堰流流量系数 (D)淹没堰流流量系数11、一般根据测验的配套观测建立容易观测推求的.XZ与推移质输沙率的关系由前者推算后者,进而采用输沙率过程线法整编计算逐日平均推移质输沙率。(A)单沙断沙关系法 (B)水文水力要素 (C)输沙率过程线法 (D)导向原断面法12、水下流速仪的流速信号传输可采

5、用专门的电缆,也可采用通过钢丝悬索和.XZ构成的回路进行传输。(A)船体 (B)信号电缆 (C)空气 (D)水体13、在平均粒径计算公式中,为、之间组级配系列数值;为用公式.XZ计算的组平均粒径系列。(A) (B) (C) (D)14、对于受不经常性冲淤影响而采用水位流量关系临时曲线法定线推流的站,各临时曲线应按推流使用时序分别编号,过渡线.XZ。(A)不编号(B)独立于各临时曲线,单独按推流使用时序编号 (C)与各临时曲线一起按推流使用时序分别编号(D)根据使用时段长短确定是否编号15、对于水流复杂的断面,确定ADCP测流的最大点流速时,可先.XZ,然后在该区域选择若干垂线位置用ADCP多次

6、脉冲测验,计算较多点位的时均流速,选择最大值作为ADCP测验断面的最大流速。(A)现场目测确定最大流速区域 (B)现场目测确定最大流速垂线(C)现场目测确定最大流速测点 (D)现场目测确定最大流速时刻16、在测验条件和时间允许时,一般应采用断面多线垂线选点法施测输沙率,与流量的断面多线垂线选点法配合以符合输沙率测验的.XZ加权原理。(A)水深 (B)流速 (C)流量 (D)含沙量17、实用上,推移质测验一般先按.XZ布线,然后在推移带加密垂线。(A)等部分面积 (B)等部分河宽 (C)等部分流量 (D)等部分输沙率18、当使用.XZ检定比重瓶时,室内温度每变化约5 时,测定温度和称量一次,直至

7、取得所需要的最高最低及其间各级温度的全部检定资料时。(A)选点法 (B)筛分法 (C)室温法 (D)恒温水浴法19、田间持水量指土壤样品毛管悬着水的.XZ含量。(A)最短 (B)最长 (C)最小 (D)最大 20、跨河水准测量是因不能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有关.XZ技术指标要求,所采取特殊方法进行的水准测量。 (A)视线长度 (B)前后视距不等差 (C)允许高差限差 (D)视距长度、前后视距不等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所有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暴雨调查时,当地群众放在露天的生产、生活用具,如.XZ等器皿,都

8、可作为承雨器。(A)盘子 (B)水桶 (C)锅 (D)水缸 (E)水槽2、在自记水位设备中,液介或水下安置式自记水位计(压力、气泡、超声波等)不适合在.XZ等条件下安装。(A)水深较大 (B)河海入口处 (C)河床冲淤变化大 (D)含沙量较大 (E)水草丛生3、单位应当具备.XZ等条件,并取得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才能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A)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工作场所(B)具有与所从事水文活动相适应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C)具有与所从事水文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装备(D)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E)具有领导能力4、进行水位订

9、正时,当已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在某一段期间内发生渐变,应在.XZ。 (A)校测后采用新测高程 (B)渐变终止至校测期间的水位应加同一改正数(C)变动前采用原应用高程 (D)渐变期间的水位按时间比例改正 (E)渐变终止至校测期间的水位按时间比例改正5、.XZ内容属于陆上水面蒸发场仪器安置的要求。(A)仪器相互之间不受影响观测方便 (B)蒸发场设置后,要编制考证资料 (C)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安置在南面(D)仪器之间的距离,南北向不小于3 m,东西向不小于4 m,与围栅距离不小于3 m (E)蒸发场应有排水系统6、对水文测验铅鱼的外观要求一般包括.XZ。(A)铅鱼的外形流线体要求完整光滑(

10、B)铅鱼的鱼身部分涂红白相间油漆,铅鱼尾翼作表面镀锌处理(C)无重大损坏或变形(D)具有满足水文测验的一定重量(E)小铅鱼宜采用单吊7、为改善洪峰流量相关关系和提高预报精度,在上、下游区间无支流加入的河段,可以.XZ等作为参数建立相关线。 (A)上游站水位涨差 (B)下游站的同时水位 (C)区间降雨量 (D)区间河道比降 (E)区间蒸发量8、利用电波流速仪测速时,.XZ可以使仪器的反射信号加强,有利于测速工作。(A)较好的天气 (B)较大的水面波浪 (C)较深的垂线水深 (D)较大的流速(E)较大的含沙量9、水下地形测量作业内容包括.XZ等。 (A)地形图绘制 (B)测深点定位、测深 (C)判

11、别底质 (D)控制测量 (E)测悬沙含沙量10、通常采用.XZ等常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A)交会测量 (B)导线测量 (C)三角网测量 (D)三角高程测量 (E)水准测量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的1、2小题各6分,3、4小题各9分,共30分)1、简述各类人工水位观测设备的适用特点。2、简述洪水调查的内容及方法步骤。3、简述稳(恒)定流能量方程各项的意义。4、简答室温法检定比重瓶的做法。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1小题为10分,第2小题为15分,共25分)1、某雨量站用雨量器人工观测降水量,某日800时前专用雨量杯被碰碎,观测雨量时用普通量杯量得储水瓶中水量为785 cm3,如果用专

12、用雨量杯量应为多少mm降水量?2、有一环山渠道的断面如下图所示,靠山一边按1:0.5的边坡开挖,采用糙率n1=0.0275,另一边为直立的浆砌石边墙,采用糙率n2=0.025,底宽2.00 m,渠底坡度i=0.002,求水深为2.00 m时的过水能力。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试卷答案(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姓名 准考证号 一、 单项选择题1234ACDACDABCABD5678ABCBCDACDABD9101112ABDBCDACDABC13141516ABCABDBCDABD17181920ACDABDABCABC二、 多项选择题1A2345BEEE678A910CDDDEEEEE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试卷答案(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姓名 准考证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