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4319855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人文大学破解就业难题学子蜂拥而至近年来,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北京人文大学面对这样一个就业难题,却实现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在京就业率80以上。北京人文大学这一突出成就,在今年5月21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05年全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暨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获得了“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殊荣。 北京人文大学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北京人文大学执行校长陈蓓洪一句话道破天机。陈校长认为,“无论

2、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职业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应是检验其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因此,北京人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毕业生就业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能否培养出优秀学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要看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来,北京人文大学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始终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2003年的质量年、2004年的就业年到2005年的效率年,及到2010年的调整发展年,学校把以就业检验教学、拉动招生作为自己的重点战略之一,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做了全方位的工作。 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北京人文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 “贴近市场,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北京

3、人文大学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常挂在北京人文大学执行校长陈蓓洪嘴边的话。因此,学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目标培养上都紧密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在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前景上具有市场性和超前性。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10多个学院,70多个专业的课程除了必修课程外都设有特色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课。这些课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北京人文大学还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新生素质教育月”,在这个月里学生通过军训、听专家学者及成功人士的素质教育讲座为今后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之后,学生还将系统学习“综合素质教

4、育课”的课程。这个课程包括: 体育、德育、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分析与求职技巧、社交礼仪、驾驶、国防知识教育等。 北京人文大学通过综合素质教育的学习,缩短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北京人文大学的一大特色。“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科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注入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陈校长对记者说。 北京人文大学就是通过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四个环节把人文教育置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置于学校管理的全方位,从而使整个学校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

5、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人文学子就为将来融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积淀下了浓厚的人文素质。 变“成品包装”为“产品设计”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能说就能完全成功的就业,学生要能成功就业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的专业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在就业时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对想进入的公司的前景、用人制度、专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知之不多。对今后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也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这种找工作的盲目性是导致一些毕业生就业难诸多因素之一。有些学生虽掌握些就业指导知识,但这些知识大都来自于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或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这并

6、不能算作专业的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也往往局限于学生毕业时对其进行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说明、就业信息的提供、求职材料的编写、面试技巧的指导而这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这是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谢玉萍对记者说。 她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不仅具有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功能,应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变“成品包装”为“产品设计”。 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北京人文大学做了全方位工作。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施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负责制:校长直接领导,学校负责制定就业指导的方针、政策;学院负责把就业服务中心整理的各类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实施各种就业

7、指导方案;班级负责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班主任是就业指导员,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合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之中。 2004年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就业年。从2004年起,北京人文大学的新生一入学,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清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人才需求的倾向、选拔人才的标准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而奋斗。 这一年学校成立了“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中心一成立就广泛召集社会、企事业等有关专家与就业服务中心结合,对学

8、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为毕业生拓宽就业创渠道,提供就业岗位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 在这一年,服务中心还编辑出版了人文就业报,创建了北京人文大学网站的“就业频道”,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就业指出讲座,与清华紫光实力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对全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知识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的测评和心理学讲座。另外,还成功举办了“2004届就业招聘会”,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招聘会。“就业年”的年底,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汇编的新思路大学生就业设计一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成为北京人文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拓展就业空间 提高就业质量 今年1月25日,北京人文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郭妮、刘艳、

9、郭丽娜,计算机学院的张永、戈诤和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王达等已经在“索尼探梦”正式上班了。他们就是由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直接推荐参加工作的第一批2005届毕业生。 2004年12月,北京人文大学就与学校附近的新华联培训中心达成协议,将其作为经贸学院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并聘请集团领导来学院作应聘、面试等专题讲座。今年2月27日,学校举办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培训。3月1日至6日,新华联培训中心对9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大学生岗前培训”。87名同学获得了新华联培训中心的大学生岗前培训合格证,新华联集团下属八家单位到培训现场招聘,有80名同学被录取。 今年3月,北京人文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与北京市乡镇企业局签订了

10、大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协议。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下辖10多万家乡镇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就业岗位。 截止4月13日,北京人文大学共开展毕业生就业培训13场,接待、拜访用人单位500多家,外出参加大型招聘会18场,累计发布招聘信息170多条,举办中小规模专场招聘会30多场。14日学校举办了200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中国惠普、娃哈哈集团、神州数码、华西证券等125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招聘会。通过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当前人才需求的情况、拓展了就业思路、调整了择业目标,为自己即将开始职业生涯做好了思想准备。 6月28日,北京人文大学在京广中心新世界饭店举行了“公办、民办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竞争力跟踪调查计划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学校推出这个计划,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毕业生职业发展道路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探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而对新形势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进行探究。 北京人文大学就这样在进几年,不断打造人文特色、拓展就业服务,破解了一个个大学生就业难题,闯出了“要招的来,更要送的出”的一条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