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4294761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与师爱》学习日志之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与师爱学习体会唐国安爱是教育的基础,爱能创造一切,欲取之必先予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爱的教育的强大魅力,通过对教师法幼儿园管理行为手册中涉及教师行为规范等章节的深入学习,使我读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爱是个永恒的话题,老师对孩子的爱如涓涓流水渗透着幼儿的心灵。如果说亲子的爱源于血缘本能的爱,那教师的爱则是更多的博爱。可爱的孩子固然人见人爱,但对个别幼儿的特殊之爱就更显得重要。每一位孩子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孩子交流,用爱去和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

2、系,这样,才会叩响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孩子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孩子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012年5月8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底的事迹,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淳朴善良的美丽女教师,霎时感动了中国大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原是如此美丽,充满爱,充满生命力。 人们都说,张丽莉是“震撼心灵的

3、最美女教师”,说她“用生命诠释了高尚的师德美”。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称得起教师这个称谓。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的初浅体会唐国安一、要加强对自己职业光荣感的再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100年来,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向着更加文明、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传播。如果没有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人类社会可能还处在蒙昧状态。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劳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思想和道德品质,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技能

4、,于社会有用的人才。人们曾经把教师形容为“园丁”,还把教师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就是表达了人才需要教师培养,“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教育界有人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我们职业的特点,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职业本应该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说法,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就更应该尊重自己,确实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爱。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以增强我们对职业光荣感的认识。二、要切实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因为教师在学校中的

5、特殊地位,使教师在客观上必然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频一笑,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如果一个教师,他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具有渊博的学识知识,具有谦虚待人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益处的;如果一个教师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同时又能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他就能得到学生的信服,甚至学生毕业多年后都能以教师为榜样,这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因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不是凭空加上的,是历史证明了的。作为教师,就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是我们的本分,从而表现出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三、要刻苦修炼,培养师德教师道德作为一种从教育实践活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道德理论和规范,这是人民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要求,只有在它被转化为教师个人的、主观的、内在的道德信念之后,才能成为教师自己自觉实践的行为准则。古人在培养受挫力和品德上就有“苦其心智,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实践要求,培养优秀的教师道德,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这与个人的刻苦修养是分不开的,它是一个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意识培

7、养提高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由知到行的不断实践、艰苦磨练的过程。四、教师要加强自律意识作为教师,严格要求是社会对我们的规范,是人民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在成为了教师个人的、主观的、内在的道德信念后,才能成为教师个人自觉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效果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要经过教师自己的苦苦修炼,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具有自律意识。人们对教师的师德的要求比对其他行业要高得多,这是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形成的,我们要遵循历史上的好传统,率先垂范,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增强自律意识。教师对个人的道德要刻苦修炼,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美德,使其行为真正符合为人

8、师表的道德规范要求,培养自己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毅力,最终成为学生的楷模。总之,全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这是教师职业规范的特点,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实践,刻苦修炼,培养起高尚的师德风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格,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唐国安 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才能正常日常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学生。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是惯性的,认为教师就该比一般人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强,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长期的超负荷运作正在吞噬他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

9、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表现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是大家得到共同发展,获得最起码的职业心理满足。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适:合理思维,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积极面对矛盾和困难;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信赖、友好、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与矛盾,减少消极情绪;主动和社会的其他领域交流;鼓励教师多参与

10、群体与社会活动,扩大心理交往空间;学校应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扫除不合理管理带来的压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用自己优点和积极因素感染他人,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看待事物的角度要多元化,因为当今社会给每个人的空间是无限的,客观世界改变不了的时候主观世界就要改变,不改是不科学的。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

11、,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人要把握自己的心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良好的心态,无论对人对己都是有益的。 有限的教材 无限的解读 唐国安预是成功的基础,古语有云“凡是预则立”。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同样一个教案在名师的演绎下,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那么“精彩纷呈”?我觉得对教材无限的解读和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保证,充分的“预设”不仅与“生成”不相矛盾,而且高度统一。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使用情况,谈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一、尊重学生,挑战自我。1、

12、教学定位尊重学生: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善于学习、善于引导的探究者。我觉得实现转变的关键一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把教学逐渐引向深入。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我们的教学不是“0起点”,而应注重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三年级下册时,学生已经有了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能联系现实素材,并借助形象的直观图,初步明了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关系。本学段第一课时在内容有交叉重复现象,但侧重点逐渐变成了“逐渐尝试脱离单位理解小数意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四课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必过早引入名数互化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此处教

13、材在预设上更注重解读常见单位名称的含义,如价格、长度。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预设,会使教学混乱,不断影响掌握情况和后继内容的教学,而且在学生毫无准备的前提下提早加重学生的负担。其次,我们更应注重尊重学生的已有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生活中的小数中涉及了“名数互化”的教学,名数互化是学生比较困难的一个知识板块,原因有:第一,学生必须要对进率非常熟悉;第二,小数点的移动也必须很明确,要有一定的数感做支撑。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通过整理进率让学生熟悉进率,在常见习题的训练中提高互化的能力,为降低教学难度,可安排两课时进行探究,。此外我觉得,名数改写我们大可不必从语言

14、上规范学生,书上也没有出现高度概括的总结性语句,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含义引导学生判断乘除,再转化为小数点移动更利于学生的建构,否则会对学生的掌握和运用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和程式化的东西,把复杂问题更复杂化,会让教学更“烦琐”。2、对教师自身的挑战:新教材对教师专业知识也发起了挑战,如果没有相当的理论积淀或补充,往往会使教学站得高度不够。虽然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把你知道的所有教给你的学生,但是教师“心中有的”学生“心中才会有”,难怪苏步青就曾指出:我们要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教初等数学,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升教师的素质。四下数学中就有这样一些知识,向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发起“进攻”:(1)常见的数学公式:多边形内角和

1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2)统计学上的概念:极值、不足近似数、过剩近似数、误差。五年级上册还出现了“中位数”,今后还会出现“众数”、“方差”等等。(3)物理学上的概念:定向运动、自由落体运动。(4)美学中的概念:密铺。如果教师事先不给自己充充电,很可能被学生发难,或者使教学不够到位或方向性错误。(补充:关于密铺本册只作初步了解,五年级上册将专门安排一节活动课研究密铺现象,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样也会涉及到,不必对学生要求过高。)二、调准“预设”,提升教材。从小切口中生成亮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弹性,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如今的课堂正呈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案例:如三角形单元“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有自已的想法,为了让他们把自已的想法展示出来,可以安排了让学生自已动手把一根小棒剪成三段,然后去拼一拼,是不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发展、推进教学进程。其次,在进一步验证学生自已的猜想,即“较短的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时不能围成三角形”与“较短的两根小棒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时能围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