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294754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2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臵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

2、出。 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5.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5.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5.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5.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

3、、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5.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9、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实施手卫生。诊疗和

4、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0、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院感科 2011年4月28日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关规章制度新生儿探视制度1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度.3新生儿病房消毒清洁制度度.4医疗废物管理例5工作规范及流程手卫生规范.6无菌操作技术.7无菌操作技术流程8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9一 新生儿陪护探视制度 尊敬的患儿家长您好当您将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请给予我们最大的

5、信任。我们将竭力为您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期望您的孩子早日康复。孩子住院期间。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几点。 1.新生儿抵抗力低下,需入住单间新生儿病房。 2.未经医生同意并履行相关手续,不得抱新生儿离开病房。 3.任何情况下家属不得将新生儿单独留在病房。 4.请家属拒绝医护人员单独抱走新生儿。 5.新生儿应取侧卧位,防止口鼻遮盖,引起窒息。 6.喂奶后应抬高新生儿上身,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并取侧卧位。禁止面部朝上,防止呛奶。 7.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周一、三下午4:006:00为探视时间允许两位直系亲属来探视,探视前请洗手,患感染性疾病或12岁以下儿童谢绝探视结束请配合护士做

6、好病房开窗通风工作。 8.每日开窗通风两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 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必须洗手,新生儿衣物一日一更换,请做好准备。 10.新生儿进行输液治疗时有可能引起液体外渗 ,而导致局部皮肤坏死。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1.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副侧长 小组成员: 刘 林。2.院感管理小组职责 2.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和监测,并对存在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科室安排学习和自检每月各一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备查。具体工作由张荣娜医师负责,并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院感科了解新生儿科上一个月院感报告及记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做出纠正。2. 2医院感染监测网成

7、员(高俊利、刘伟林)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方面(包括空气、手、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等)的监测,对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后重做,要求每月一次,保存监测单以备查。 2.3科室以卫生部文件及我院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院内感染切实可行的科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监测 1.1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防保院感科。 1.2 出现爆发趋势时,防保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证实出现以下情形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并

8、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2.1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1.2.2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2. 3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1.3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3.1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3.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1.3.3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1.4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爆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1.5每年开展目标性监测1-2项,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

9、个月以上,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1.6 防保院感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分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1.7 医院感染监控率100%、漏报率20%、医院感染率8%。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所有使用科室均需监测)2.1 各科室必须按照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2 使用中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化学监测每日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 如戊二醛,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10、,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3 压力蒸汽灭菌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周进行,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2. 4 紫外线消毒 应详细记录应用时间、累积时间和使用人签名,每半年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照射强度70w/cm2应及时更换,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2.5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无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2.6 血液净

11、化系统的监测包括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数必须200cfu/ml,每季度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应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口腔科、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导管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季度进行。 3.1 各类环境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 物体 表面

12、医务人员手 一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二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1010 三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 500 10 10 四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15 15 2、 3.2 致病性微生物 母婴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表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其他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四)新生儿科消毒清洁制度 一、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

13、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清洁工的工作服除每周 更换二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每月抽查作细菌培养一次。 6、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后应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7、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区。二、N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NICU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2、诊治、护理前后要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或用洁芙柔消

14、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泡手(5000ml用1片)。 3、桌面、远红外辐射台、护理车等暴露的物体表面,每日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湿擦一次。 4、地面每日用 84或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湿拖两次。 5、入NICU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拖鞋每周清洗一次。 6、远红外辐射床用后床上布类应更换,并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消毒液擦洗,重新铺单备用,体温探头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 7、多功能监护仪屏幕用95%酒精擦洗每周一次,心电监护探头、血压计袖带每一个病人用后,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消毒后备用。8、每周NICU卫生大扫除一次,空气消毒一次,用肯格王。牌空气消

15、毒净化器消毒2小时。 9、保持病室的清洁安静,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入NICU参观、学习、见习一次不得超过10人。 10、每天下午 3点入 NICU探望的家属应穿隔离衣,更换拖鞋。 11、病房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化验结果达不到标准的应重新消毒后再作培养。三、卫生宣传制度 1、新生儿入院时清洁皮肤更衣,穿上医院睡袋,嘱将脏布类及多余的物品带回。 2、医务人员人人有责向新生几家属宣传新生儿喂养、护理卫生知识。 3、上、下午做护理的护士应向每位家属宣传卫生知识,并督促护理前后洗手。换尿布后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奶具应消毒。 4、母乳喂养的母亲应督促勤剪指甲、洗净双手,喂哺时应用干净毛巾(专用)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