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4285082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201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SP高端磁盘阵列介绍1、 VSP产品硬件技术指标HDS VSP支持硬盘类型SAS 146GB(15K RPM) 2.5寸 SAS 300GB(10K RPM) 2.5寸 SAS 600GB(10K RPM) 2.5寸SATA 2TB(7200RPM) 3.5寸SSD-Flash 200GBSSD-Flash 400GB磁盘数量2048(2.5寸)或1280(3.5寸)FC接口数量16192个2/4/8Gbps接口内部磁盘接口1664个6Gbps SAS接口内部交换带宽192GB/sec缓存32GB1TB/48GB缓存保护所有缓存为非易失性缓存,写缓存可自动调整30%70%,缓存利用率最大85

2、%控制器CPU及数量每控制器卡配置4颗CPU,最大128颗,另有专用于任务调度的VSD(最大4对)IOPS性能23倍于USPV存储分区功能支持,最大32内部镜像软件支持远程镜像软件支持RAID级别RAID1+0,5,6路径管理软件支持存储阵列虚拟化容量255PB支持操作系统开放系统HP-UXTru64 UNIXOpenVMSAIX 5LWindows Server(2000, 2003 和 2008)NetWare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Enterprise LinuxSun SolarisESX Server大型机OS/390,z/OS,z/OS.eVSE/E

3、SA,z/VSEVM/ESA,z/VMLinux for S/390 与 zSeriesMVS/XA,MVS/ESA2、 VSP磁盘存储产品体系架构VSP(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基于第五代 Hitachi Universal Star Network 光纤交换架构,是唯一适用于所有数据类型、可进行3D扩展的存储平台。其独有的存储架构可进行灵活扩展,以满足性能和容量需求,并通过对多供应商存储环境进行虚拟化,优化存储资产回报率。该平台能够为您提供优异的数据移动性,可降低因应对变化而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它采用了极其高效的设计,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和大容量

4、,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电力和冷却需求。VSP平台可进行3D 扩展,从而为您提供可靠、动态和开放的存储环境。凭借其高度的可靠性,该平台可提供领先的数据保护能力和高可用性。凭借其动态性,该平台可提供自动化的数据放置和资源添加功能。凭借其开放性,该平台可支持各种广泛的操作系统、数据类型以及存储和服务器环境。2.1 第五代Hi-Star交换架构HDS VSP架构采用HDS久负盛名的高性能、无瓶颈的Universal Star Network全光纤交换结构(第五代 Hi-Star架构)。Hi-Star全光纤交换式结构是HDS公司秉承了多年大型主机的设计理念,将众多大型主机中的成熟、高效的技术应用于存储系统

5、之上,在2000年推出了第一代Hi-Star全光纤交换式结构的高端存储系统9900,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高端用户的肯定,在存储业界竖立了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高端存储系统形象。在2002年HDS公司在原有Hi-Star结构基础上提高CSW的运算能力,增加内部通道数量和带宽,升级前后端控制器上的CPU,推出了基于Hi-Star II结构的9900V高端存储系统,该系统的性能、扩展性、可靠性等全面超过9900,成为HDS公司又一个成功的高端存储系统。2007年,HDS公司推出了第四代全光纤交换式体系架构Universal Star Network,并且基于该架构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HD

6、S USP V超高端存储系统,该系统性能、扩展性等方面全面超越目前业界已有的高端存储系统,而且提供了全面的虚拟存储解决方案,使异构存储系统互联互通成为可能。2010年,HDS在成熟并且久经市场考验,被广大用户认可的USP V的基础上,根据存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出了全新的VSP存储系统。VSP交换式体系架构示意图这种交换式结构的技术是提供了“点对点”、“无阻塞”的数据访问,如图所示,在交换式架构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交换矩阵中的缓存交换模块(GSW)。通过GSW,主机接口控制器FED、数据Cache板、磁盘通道控制器BED和虚拟存储导向器VSD连接在一起,数据Cache与前后两端控制器之间都能够

7、构成“点对点”的连接,实现并发通道数量最大,数据通道利用率最高。存储系统并发处理能力越高,就意味着可以处理更多的应用系统读写请求,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而且,这种使用交换式的结构,使HDS VSP磁盘存储系统具有了良好的扩展能力,前端的主机通道控制器、后端磁盘通道控制器、Cache都能够在线的、灵活的进行升级,从而降低了系统升级的投资。VSP可以配置单个或者最大两个控制阵列,每个控制阵列可以配置一个控制柜和两个磁盘扩展柜。控制柜包含一个逻辑控制单元,承载了所有的本控制柜的所有控制卡(包括主机接口卡FED、磁盘控制卡BED、内存卡DCA、集中处理卡VSD以及核心的缓存交换模块GSW);此外,

8、控制柜还包含两个磁盘扩展单元。磁盘扩展柜能够装载三个磁盘扩展单元。VSP提供两种类型的磁盘扩展单元:支持最大128块2.5”磁盘的小型磁盘扩展单元SFF和支持最大80块磁盘的3.5”的大型磁盘扩展单元LFF。当VSP满配时使用两个控制柜,两个控制柜之间直接基于GSW进行互联,形成一个单一的存储平台。2.2 虚拟存储导向器VSD在第五代交换式体系架构中,在分布式体系架构的基础上,VSP增加了虚拟存储导向器VSD,来实现对VSP存储上IO读写任务的统一调度和部署。虚拟存储导向器VSD结构示意图VSP的每个控制柜可以安装两块或者最大四块VSD,每个VSD上安装有一个主频2.33GHz的四核CPU和1

9、2MB的板上L2缓存,这些CPU取代了传统的位于前端主机接口卡和后端磁盘控制卡的CPU,承担了VSP的主要I/O的运算和处理,包括:分配给此VSD的所有的LDEVs的映射、运算、Raid 处理。VSP接收到所有的主机I/O请求都被视作是一个任务线程,VSD上的任何一个CPU都能够对自己VSD所管理的LDEV进行运算和处理,而每个VSD只处理属于自己的LDEV,仅当他自身出现故障时才会切换到冗余的另一个VSD上去。VSP控制柜上的任何一个前端卡上的主机接口都能够访问任意的LDEV,前端接口卡上的CPU将仅仅完成I/O的定向,即将某个LDEV定向给它所从属的VSD,并不做运算和处理。同时每个VSD

10、上安装有4GB的DDR2 RAM作为控制缓存,存放和管理内部处理数据信息和状态,包括:Array groups,,LDEVs, external LDEVs, runtime tables, mapping data。虚拟存储导向器VSD负载均衡示意图每个LDEV都会被分配给唯一一个属主的VSD,同样也仅有一个VSD来运算和处理它所管理的LDEV。当LDEV被创建时就被分配给某个VSD,无论是单个控制柜的环境还是双控制柜的配置环境。在单个控制柜环境中,最大包含四个VSD,在初始时每个VSD都将管理所有LDEV的25%;与之类似的,在双控制柜环境中时,最大配置八个VSD,则初始时每个VSD都将管

11、理所有LDEV的12.5%。VSD的LDEV属主模式不管I/O来自于哪个主机、哪个前端端口或哪一块前端卡,也不论是I/O将去往哪个后端卡、后端端口或磁盘。因此VSD的数量与所安装的前端卡或者后端卡的数量都无关。通过增加VSD的数量可以近乎线性的增加VSP存储的处理能力。通过VSP的这种独有的集中运算处理机制,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所有CPU的处理性能,可以按照逻辑卷(LDEV)的属主更加均衡地实现各个CPU之间的负载均衡,从而提高VSP存储系统的性能。VSD板上专用处理器使用专用操作系统,来负责存储I/O统一调度处理,包括:l 前端端口I/Ol 虚拟化I/Ol 后端端口I/Ol 容灾初始端口I/O

12、(MCU) l 容灾目标端口I/O(RCU) l 主机(Mainframe)仿真类型等VSD的IO调度流程见如下的示意图:虚拟存储导向器VSD的IO调度流程示意图VSP前端端口的IO请求首先发到VSD板处理,通过统一调度之后,IO数据将直接与Cache板、后端板卡、后端物理磁盘进行数据交换,而不会通过VSD板进行。前端板卡、Cache板卡及后端板卡决定着数据传输性能。2.3 Cache的设计高端存储系统中除了要有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结构外,Cache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存储系统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VSP的缓存部件称为DCAData Cache Adapters数据缓存卡,DCA承载了所有的主机访问

13、数据和控制缓存的复本。VSP单个控制柜支持最大8个DCA,每个DCA可以安装最大64GB缓存,单个控制柜系统可以支持最大512GB缓存,整个VSP满配可以配置最大1TB缓存。VSP采用最新的SSD来实现高速缓存的掉电保护,在每个缓存卡DCA上都安装有两块SSD磁盘(32GB或64GB)。同时在每个缓存卡DCA上都安装有独立的电池,当VSP发生掉电或意外宕机时,由DCA上的电池供电,所有的缓存数据将被写入到DCA上的SSD内用于长久保存。如下图所示:DCA缓存卡结构示意图同样,HDS VSP的Cache设计中依然采用了Cache写镜像技术,即将Cache板分别至于两个互为备份的控制区域内,在响应

14、读操作时这两个控制区域中的Cache在是独立响应的;在进行写操作时,当数据写入任何一个控制区域中的Cache时,同时会在另外一个控制区域中的Cache中保留一份镜像数据,直到这些数据被写入硬盘。Cache写镜像示意图这种设计一方面确保在Cache中的数据的安全可靠,无论哪一个控制区域中的Cache出现问题,另外一个控制区域中都保存着对方Cache中未写入硬盘的数据;另一方面在进行在线的Cache升级时,HDS VSP磁盘存储系统都能够支持便捷、快速的升级方式,做到升级时对系统影响时间最短。其次,HDS VSP磁盘存储系统为了有效的提高读Cache的效率和减少Cache中的寻址时间,缓存分为数据

15、Cache区和控制Cache区,独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单可以同时享有共同的带宽和并发能力。l 数据Cache中包含应用系统的读、写数据;l 控制Cache中包含数据在数据Cache中的位置信息、逻辑卷信息、配置信息等控制Cache中的众多信息中,数据的Cache位置信息非常重要,主机通道控制器通过获取这些位置信息缩短在数据Cache中的寻址时间,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另外,如果控制Cache中没有主机要访问的数据的位置信息时,就说明该数据并没有在数据Cache中,此时控制Cache将向磁盘通道控制器发送请求,将该数据从硬盘写入至Cache,并且更新控制Cache中的位置信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控制Cache,所有的I/O操作请求都集中在Cache中处理,Cache越大,寻址时间越长,最终导致系统性能下降。2.4 3D 扩展能力3D 扩展是一种可进行三维扩展的独特功能,包括纵向扩展、横向扩展和纵深扩展;没有任何一种其他企业级存储产品能够在单一平台中同时结合这三种特性。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纵向扩展(Scale UP) 在单一存储单元中动态添加处理器、连接和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使开放环境和大型机环境获得最佳性能。(1个存储单元,最大1024块硬盘,512GB缓存)纵向扩展S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