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74247354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精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我国会计失真的原因仅8.69亿元,还不到“报表利润”的三分之一!-深圳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全市1.2万家登记注册的公司中,仅有不到6000家是经过法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多半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假的!抽查了201份企业验资报告,结果130份验资报告是假的,其中98份纯属伪造!此外,还有中农信倒闭,上市公司丑闻(如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渝太白事件、东锅事件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

2、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之术列入合法项目之中。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2、成本费用核算失真。即企业受利益机制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在成本费用发生的确认方面,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作为确认当期成本费用的依据,这样会使企业当期有许多成本、费用已发生(即应当由当期负担),但在当期尚未取得合法原始票据,或者虽取得原始票据但尚未完善手续送达财务部门,而无法作为当期发生

3、的成本、费用予以确认,(除现行会计制度允许采用的“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外),只能在以后期间确认。这部分在当期发生但不在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对于当期经营成果而言,是一种潜在因素,只能导致会计报表低估成本费用,夸大经营成果。而这种局限性恰巧给某些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隐瞒费用支出,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3、对外投资收益体现失真。即对外投资财务监控不力,致使对外投资及收益水平未能真实体现,如人为地减少收入或增加亏损,截留或隐瞒投资收益、私设“小金库”等。4、税金核算失真。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报表是国家税务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许多单位受到利益驱动,小集体、本位主义作

4、怪,只强调自己的小集体利益,忘记国家利益,采取不正当的手法,虚增虚减利润,偷漏国家税款,致使国家财政收入虚增虚减。每年国家审计,物价财务税收大检查时,都会查出大量违法违纪行为,缴库金额超过百亿元之多。5、往来款项失真。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主要表现有: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帐,悬而不决状态。但事实上都已不复存在;或是因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程序不健全,各种应收款项长期无人问津。6、会计报表编制失真。即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变化的“橡皮泥”,出现多套内容不一致的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

5、析报的是盈账等。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给投资人、债权人、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会使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企业经营中的矛盾,导致利润虚增,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给经济建设造成混乱等。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为了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利的发展,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有责任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它的方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呢?我认

6、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会计制度、准则和会计政策尚不完善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政策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老一套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工作的规范指南。其内容之细,含盖面之广,几乎规范到各行业会计工作的每个细节。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税部门提供,其性质更偏向于传统信息。体制改革后,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权利下放,其目的是调动各层次生产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权利的下放伴随着责任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的转变,引起国家、集体和个人及眼前和长远目标与利益的矛盾。企业开始重视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因为会计信息是他们受托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与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相关。在国家与企业的

7、关系中,会计越来越倾向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的会计制度、准则等,它们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出现的缺陷让一些人钻了空子。193年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修改了原来的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规范了企业的会计行为。我们注意到,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让企业拥有了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余地。但是这种选择仍受制于政府的财税部门,一些会计政策必须经有关财税部门的审批才能运行。我国自古就有官商一体的说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预无所不在,市场经济原则要求企业自负盈亏

8、自主经营,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官与商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市场的政府行为层出不穷。我国证券市场有太多的圈钱骗局,93年制定的公司法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的产物和“拷贝”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条文的结果。没有什么对现实的预见性和预防性。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有基本的约束力。而中国经济改革和证券市场波澜壮阔,潮涌潮落变幻多端,教条的法律规定使一些人在证券市场上坑害群众,危害国家利益。从而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及股票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具体原则和规范,不可能

9、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某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公布计提坏帐准备42亿元,造成公司重大亏损34亿元。该公司董事会决议把大股东,控股股东所欠的款项全额计提坏帐准备。公司的大股东利用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借夯实资产之机,行不诚信之实,这是当前会计制度安排上国有企业的一般情况。另外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会计处罚中出现数额较大,情节较严重之类的表述,使其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执行中不好掌握尺度,这样很多就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会计人员为了企业的利益,就会钻空子,从而造成信息不

10、实。还有就是执法不严,本来我国法律对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就不到位,起不到威慑作用,如果再不严格执行处罚,那么想通过会计信息失真来获利的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通过会计信息失真来获利的人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并且有的人甘愿冒处罚而去做,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他们违法的成本,那么他们会选择违规。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越来越厉害。(二)市场主体利益多元性存在负面影响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一方面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企业置国家利益而不顾,片面追求个别利益的不良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导向都是“经济人导向

11、”。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表现,每个企业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自身目标。马克思说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利润达到300%它甚至可以冒着绞刑的危险。我国现代企业普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掌握的有关企业实际经营方面的信息详尽程度有所不同。由于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而处于有利地位的企

12、业经营管理者或直接参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且处于控制地位的部分投资者,往往会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造假来掩盖或改变对自己不利的营业报告,或是只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对本企业不利的信息,故意制造会计信息失真,从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比如国家实行统一的税率,因此企业实际应交多少税金就取决于税基的多少,即营业收入的多少。而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少交或延后交纳税金的目的,故意将应计入当前期间的营业收入延期确认,或是将应视同销售的部分(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将产品用于职工福利消费等)直接以成本价转入相关科目但不作纳税认定,从而达到偷逃生产流通环节应交纳的税金。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

13、国税收收入大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95%左右,税收已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往往也会舞弊造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仍有亏损企业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效益好的企业也为了自身利益和预防今后市场不测,故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等手段,来人为操纵营业利润。使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最突出例子就是红光公司欺诈上市案。1996年8月,红光集团公司为了骗取上市资格,指使公司会计人员,以原本未独立核算的分厂资产为基础,以虚构收入,少计成本的方式,人为构造出一份看起来不错的会计报表,同时隐瞒了其主要生产设备系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已到报废年限、生产效

14、率低下的这一关键问题。以此通过了有关部门的上市资格审查,从而于1997年6月顺利上市。但从97年开始,其报表上的业绩就出现大幅度滑坡,直到2000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软弱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制度安排。它是通过一系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公司治理结构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有权向董事

15、会、监事会、股东会及外界披露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外部控制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从而形成一种政府通过主动授权,赋予经营者很大的经营权,并监控经营者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但是它在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司的懂事长、总经理由政府委派;懂事长与总经理角色混同,导致在企业内部经营者监督自己的局面,从而与原来的厂长责任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同时,监事会职能严重弱化,监事常常由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兼任,他们一般听命于厂长。这些治理结构上的不完善,很容易构成以下缺陷: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

16、所有者的独立经济目标,经营者就可能利用所有者的授权牟取私利。政府一般依赖企业“档案”和纵向统计资料来判断、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绩。由于经营者容易操纵这些信息,从而可获得占优势的谈判力,进而达到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最终导致政府用来评价经营者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是由被评级者企业经营者提供的。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执行地位和权利缺乏保障,财会人员的饭碗掌握在企业领导人手中,当企业利益与财务法规发生矛盾时,财务人员不得不按照企业领导者的旨意,维护企业利益,而把会计核算真实性置于次要地位。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基础不牢,核算不实,责任不清,使企业财产物资账实不符。(四)市场失灵,监督不力2001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一个隐藏多年的“定时炸弹”终于爆发了。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长达三年之久的利润造假案被披露,引起了证券市场不小的波动。同时,因设计银广夏造假案的深圳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天勤也因此断送了前程。人们不禁要问,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