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4195822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试题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检测试卷 姓名:_ 得分:_一、积累与应运(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Zh:( )手可热两军对( ) 孤注一( ) 闲情逸( )h:( )泽而渔( )东狮吼Chu:壮志难( ) 一( )莫展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沁人心脾。B.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C.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D.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3、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中说道

2、:“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B.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D. 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5、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10分)(1

3、)我国的古诗作品非常多,其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如苏东坡题西林壁一诗中有“ , ”这样一句,就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2)古代诗人也曾经写过不少表达对父母感恩的诗,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句诗来: , 。(3) ,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4)我劝天公重抖擞, 。(己亥杂诗)(5)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6)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我们常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 , ”这两句诗来形容春雨,也通常被用来赞美教育工作的潜移默化和默默无闻。6、 古诗鉴赏(6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这首诗构思精巧,请举

4、例分析其如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的。(3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歌内容说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与理解(36分)(一)挪树(18分)挪树院子里那株腊梅ynyn 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y 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

5、,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 zhng 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

6、!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xn 地立着。它会死吗?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

7、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7.根据文中的拼音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 分)_一息 风姿飘_ 有声 瘦骨嶙 8.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和_(2分)9.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作者是_。(2分)10.最后一段中,画“_”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4分) 11.按要求概括。(6分)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蚕豆(18分)曾必荣北京我没去过。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

8、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没吃呀。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

9、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把这一点点?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11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12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13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

10、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14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15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16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17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