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in****us 文档编号:174160929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一、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我来问 你来答,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一、科举制的诞生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

2、集中到中央,板书,二、科举制的完善,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看一看: 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

3、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板书,p16页“动脑筋”,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让你说说看,三、科举制的影响,议一议: 科举制的产生有哪些影响呢,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步作用,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影响,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

4、主要考试内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课堂小结,一选择题 1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 )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 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 ) A隋朝B唐朝 C明朝D秦朝,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唐玄宗时D武则天时 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 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 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 ) A500

5、多年明朝 B700多年 清朝 C900多年 元朝D1300多年 清朝 6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隋炀帝分科考试 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 C武则天殿试、武举 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什么占重要地位,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