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07313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7-2008 学年度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汇编Zbd9872000(2008 届山东省潍坊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散文,回答 14 题。农 家 【德国】赫黑塞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石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

2、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

3、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的湖光。 忧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 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 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

4、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飘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 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儿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的微风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选自林中水滴 )1作

5、者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土地时,为什么感到自己仿佛“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 2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作者写“雪山那边”有什么作用? 3蜜蜂的歌有什么思想内涵?为什么说“它的歌是我的世界”? 4作者笔下的“农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什么异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这儿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2因为世界(农家)美丽,生命短暂,作者想增加一对眼睛多看看,再增一叶肺多呼吸,尽情享受(体味)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以山那边人们的忧虑生活同山这边人们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书法自己对充满“忧虑”生活的不满和对美

6、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3蜜蜂的歌是幸福、永恒的歌,有着农家质朴美丽、1,3,5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温暖幸福、亲切欢畅的特色。蜜蜂的歌是代表着我的理想和追求。 4不同之处是:农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 “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世隔绝。相同之处是:它们都代表着作者的理想,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008 届江苏省南通市基础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乡土婺源 作者:马云霖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 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

7、们成长,它 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 码。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 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

8、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 锦还乡,盖起 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 36 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 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 3100 多部,其中 172 部被收入四库 全书。日月更替,四季 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 读书人,回望一眼 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 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 头,与 风 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

9、美的默契。即使是一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 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 桥, 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 桥,仍在 继续着美丽的功能。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 “古树 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陋室空

10、堂,当年笏 满床;衰草枯杨,曾 为歌舞场。 ”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 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 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 欢声笑 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 ,菜园 鱼塘,茂林修竹,那 该 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1、。1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 。 (2第节说“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 “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根据文意,试概括第 6、7 两节的写作意图。 “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婺源这类传统文明,有人在渴望它的改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要点:耕读传家的传统;朴素和谐(或诗意优美)的环境;恬淡悠适的生活。

12、 2要点:刻苦好学,抱负远大,激励后学,桑梓情怀。 3显示婺源的衰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缅怀,对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 4要点: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只要就上述要点中的任何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其他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且能有效阐述也可以)(2008 湖北省黄冈中学、襄樊四中联考)阅读下文,回答 14 题。寂 寞 作者: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 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

13、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 还带着不少嫣 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 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 谓“ 心远地自偏”是也。在 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 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

14、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 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 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 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 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 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 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 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

15、是踏在地上的呀 !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 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者 “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 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 论,一种逃避 现实的现 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 还可以存在,而且 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

16、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 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 举动并不愿再多苛 责。逃避 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 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 类。我所 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 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具体含义。(1)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孤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