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07271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兴宁一中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卷类型:A兴宁一中高三语文 2012 年 11 月 2 日测试说明:本试题 8 页,答卷 4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煽动/潸然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B游弋 /颐养 侪辈/跻身 轴承/垂直轴线C纰漏 /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落/散兵游勇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东晋时读书人王恭生活比较艰难,但他不 图享受,家里 陈设俭 朴。他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很投机。王忱觉得身

2、下的竹席很好,王恭立即慷慨解囊,自己改用草席。王忱得知后过 意不去,又把竹席 还给了王恭。他知道王恭除双手外别无所长,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A俭朴B投机C慷慨解囊 D别无所长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2 年 1 月 15 日,由于知名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名 为“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提出 质疑韩寒,引起微博轩然大波。B预计 将于 2015 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 稳定。C. 北京大学日前公布了 2012 年“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其中列出了四条不得被推荐的“高压线 ”,第一条就是“不

3、孝敬父母”,此举引发了公众的关注。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 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雷锋精神是一座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永恒丰碑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雷锋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时代标杆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A B C D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何 敞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 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

4、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 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 节省浮费 ,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窦宪为车骑将军,诏使者为宪 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

5、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 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 昔郑武姜之幸叔段, 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咸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政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 春秋义断之。是

6、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 。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 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鮦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B辟太尉宋由府 辟:(被)征召C宜先正己以率群下 率:带领D敞疾文俗吏以苛政求当时名誉 疾:痛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无何而肃宗崩 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B言事者以 为祥瑞 今者论议凶凶C皆归 养其父母 百姓赖其利D由待以殊礼 敞疾文俗吏以苛政求当时名誉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现何敞“为官正直”和“深受他人敬重”的

7、一组是( )A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宪乃白出敞为济 南太傅B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C故在职以宽和为政 宪等深怨之D宜且 罢工匠,恤人之困 由、安惧然不敢答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后,京城及周 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却认为是皇帝即将驾崩的不祥之兆。B面对 当时赏赐不符合礼制的局面,何敞劝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的物品,并请求宋由趁机陈述得失,但没有被宋由采 纳。C何敞心 忧百姓。因 为窦宪的两个弟弟大兴土木,他上书劝谏,希望二人遣归工匠,体恤百姓的困苦。D何敞由于多次讽谏,指出窦 氏诸人的罪过,遭到

8、窦宪等人的怨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 聪明,必有立应。(4 分)(2) 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3 分)(3)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 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 见,水空流。韶华 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 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 “飞絮”

9、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3 分)(2)有人认为,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三句写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王勃滕王阁序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 (杜牧阿房宫赋) 然力足以至焉,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闲的视镜汪涌豪“闲” 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

10、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 运用中,它不 仅仅指谓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 格,因 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 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深入地看 这 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一般以 为,儒家 讲 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 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

11、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 身心一如 ”“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 ,一者“倦而不亵”。儒家 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 ,也能做到不改其 乐。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 “礼”崇

12、“无” ,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 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 闲”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 闲 ”指称人的闲暇,如 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 居三月,复往邀之 ”,寓言篇之“ 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 ”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 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 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 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 暇者之所好也” 。这种心 闲以及 对心闲的深

13、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 说, “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 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 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 选择,如周敦 颐思归旧隐 所谓, “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 ”

14、而“ 见独”。至于其本 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 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 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 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分,选对一项给 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 分)A“闲”因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 贴 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B儒家 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 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 闲”的论说上存在着本 质的联系,即都不重在表面的形态,而重在内里的精神。E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 讲究“闲处从容”,大抵都不出儒、道两家思想的范围。13下列材料中不能反映古人修心养“闲”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的一项是( )(3 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C感时 花溅泪,恨 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