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407213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些看法人文学院 中文 0802 王荣鑫 学号:200808580218 电话:15158133386 (531986)我认为,以我的学识写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关于中医的论文还不现实,现仅在中医药方面对我的所见所闻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才敢有悖常理,选这么大一个题目入手。我是带着对中华文化的崇高热爱来学中国语言文学的,搞中国语言文学的人,特别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人,对中医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在中国古代,没有中文、数学、政治学等等这样的学科划分方式。在中国古代只有一门学科,叫做“道”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 。国学是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国学内部,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2、的。它完全不同于现行的那种“文学和数学毫不相干”的学科划分方式。中医作为国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广袤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是中国传统的天人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诸多理念综合作用的产物。中医药要发展,仅仅依靠医科力量是不够的,其结果可能也是悲惨的,中医药要长足发展必得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这也是我胆敢对如今理工科在搞的中医发表看法的原因。一、中医的科学性“科学性”用在这里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前面说了,中医植根于国学土壤,与西方的学问风马牛不相及。而“科学一词,自西方传来,中国无之。 ” 现在人们普遍在争论 1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我说过, “中医不科学,当然科学也不中医。 ”你不能站在驴的角度

3、说鸭子耳朵太小。仔细想想,其实这些人是把“科学性”作为了“正确性”的代名词,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一种思想灌输:西方自然科学那一套是正确的,中国的东西是陈腐的,不可取的。那么中医的正确性到底怎么样呢?从一般意义上讲,医药学理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它的临床作用,也就是说它能不能防病和治病。显然,从这个角度看,中医药是十分真确的。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医药典籍已经浩如烟海,中医的防病治病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有无数个疑难杂症被治愈并记录在案,各种偏方流传于民间,世世代代发挥着治病救人的功效。现在还有一种关于中医正确性的说法,来自德国的中医学家波克特。他认为科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以

4、正面经验为基础。 “正面经验”是针对确凿的事实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正面的事实与主观的臆测是相对立的,离开了事实,科学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正面经验” ,是经验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二、陈述的单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体名词术语的含义 是单一的。所陈述的内容都是有一致规定的,并排除其他含义,那怕是稍微相似的含义。三、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 “严格的” ,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综合” ,是指从收集到的经验资料中建立起合乎逻辑的联系。这种合乎逻辑的联系 ,就是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能使人们对未来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灵活 推断,并使原有的结

5、果再度产生。按照这三条标准,可大致将二十世纪的各种科学分为精密科学、原始科学和伪科学。少数学科属于精密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几乎完全符合三条标准,是精密科学。多 数学科只符合第一条,可称为原始科学。离开了取得正面经验的确凿事实,则应称为伪科 学。在现代医学(西医)中,绝大多数是原始科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学,其 中还有较大的伪科学的成份。与此相反,中医除了还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学和伪科学的残余 外,就绝大部分或者主体而言,应当称得上是精密科学。 其实这种观点不过是把我们一 2般意义上的看法系统化了,使之更具有了说服力。二、中药现代化之不可取我们现在讲究与时俱进,什么东西都要现代化。有些

6、东西现代化很好,但中医现代化就有待商榷了。国务院七部委联合中国科学院 2002 年 11 月 5 日发布了一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下简称纲要 ) ,要以政府引导的方式,促进中药现代化。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我们非常欢迎,但作为中国中药发展方针的纲要中的某些说法,令我们对中医药的前途感到担忧。 纲要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借鉴现代医药和国际植物药的开发经验” 。其中“现代医药和国际植物药”指的就是西医西药。也就是要用西医西药的方法来开发中药,这种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非常盛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今年春天,三精双黄连注射液造成多人死亡就应该成为我们的惨痛教

7、训。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杂病论 ,还是其它医书,哪本书上说过中国人的身体可以插进一根管子往里灌盐水?再说,我们的中药一直都是以汤剂为主,采用复方入药,西医对植物药进行提纯,提取化学物质注射这是没有中医依据的,是拿人命当儿戏的可耻行径。说到这里,必须回到中医的理论基础上来,再次强调,中医与西医本质的不同。西医只是一个职业,用各种化学试剂试验者解除病痛;中医是一套体系的组成部分,除了治病以外,它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 “中医认为:人是不能还原分解的;精气神、阴阳、藏象、经络等,都是整体的特征;人有抗病、康复能力,有自组织、自调节、自稳定的功能。 ” 中医药的理论复杂到用西方人的思维无法解释

8、,用西医的手段研究中医只能对中医 3造成致命打击。也许您已经注意到,我在文中中医和中药混用,没有什么条理。我认为,这也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之一,即中医与中药是同一回事,而西医与西药是两码事。中国古代的中医,用现代的说法,同时是医生,手术师和药剂师。因为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和对人体整体性的理解,中医一般都是全能的,不像西医,还分什么骨科、内科等等。 “西化了的中医抛弃了中医阴阳、五行、元气、经络等核心理论,不能号脉辨证施治,而是接受了西医的实体论观点,重视细菌、病毒,靠化验检查辨病,不是以针灸、汤剂等治疗手段为主,而是以西药和中成药为主。 ” 如此进行中药现代化,中药除了衰亡别无去路。 4三、中医的

9、发展现状和黯淡前景可以这么说,现在中国没有中医医院,没有中医教学。我和我的家人看病从来都是到中医院去,进去以后医生用听诊器诊断,严重的要透视、拍片子,有时建议你做脑 CT,走的时候给你开一些阿奇霉素分散片、头孢氨苄胶囊之类的药。这跟西医没有任何区别。如今,中医的教学也是一地鸡毛,中医药系的大学生都在学什么?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基础药理学;药用植物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 (后附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2008 届本学期的课程表。)这跟西药学也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怎么去发展中医?从他们身上,

10、你看不到中医的希望。正如道源先生说:“灭中医者中医学院也。 ”当前国学界(暂且假设有那么一个领域)如果不参与到中医的研究中来,单凭搞化学的那些人在那里折腾,中医迟早还是要灭亡。我认为,中医的研究必须从阅读和背诵中医药典籍入手,这对研究者的古典文学素养要求很高,现在药学专业招收的理科生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附表: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2008 届 2008/2009 第二学期课程表节次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第 1 节 第 2 节 程序设计基础VB(1 至 16周)/博易C303/陆亿红 高等数学B(1 至 16 周)/郁文 B311/姜丽亚 大学物理C(1 至 16 周)/畅远 2

11、10/刘玉玲 大学英语B(1 至 16 周)/广 A104/何君 第 3 节 第 4 节 体育(1 至 16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A(1至 16 周)/周瑛 第 5 节 第 6 节 第 7 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 A(5 至 16周)/仁和 111/曹晓霞 大学物理 C(1 至4 周)/博易C407/刘玉玲 大学英语B(1 至 16 周)/语 207/何君 程序设计基础VB(1 至 16周)/博易C303/陆亿红 高等数学B(1 至 16 周)/仁和 210/姜丽亚 第 8 节 第 9 节 程序设计基础VB(9 至 12周)/广 A115/陆亿红 第 10 节 第 11 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12、律基础(1 至 16 周)/健 B112/耿依娜 无机及分析化学 A(1 至 8周)/仁和 111/曹晓霞 科学方法论(1 至 11 周)/健 B110/胡平 当今考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所学的东西之中,除了语文课本还有一部分文言文之外,其他各科教材全是白话文;所学的知识体系也都是西学的,虽然是介绍中国特有的方面,也是用西学的框架建构起来,用西学的标准来评判的。可想而知,他们的文言文底子回怎么样。有一位中医学专家在网上发帖说:“在我给中西医结合大学讲医古文的时候,学生对这些文言文著作非常头疼,即使把复习考试的范围划得很窄了,考试仍然有一些不及格的,他们怎么能愿意去阅读那些文言文的中

13、医典籍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大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原字【月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这是中医学理论最最精髓的东西,在黄帝内经第五篇出现,第一次系统阐述,阴阳学说。以我一个自幼学习古典文学的人的理解能力,字句上一知半解,深刻思想上全然不能领会,何况学理科的学生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先生在概括中国中医现状是用来六个字

14、“全面萎缩状态” (信息来源:百度知道) ,我觉得非常恰切。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于是,我们培养不出好的中医大夫;“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出了问题,使人们不再相信中医,使人们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去中医院;人们不相信中医,很少到中医院看病,使中医科室以及中医大夫难以赚钱;中医科室和中医大夫医术不够高,或者为了迎合病人,大量用西医的方法诊断和治疗。如此下去,中医怎能不被灭绝?”当然,我由衷的希望中医药学能够得到复兴,但是我接触的越多,就越绝望,越为我们灿烂的中医和灿烂的文化感到惋惜。小结写这篇文章以前还不觉得什么,写到末尾了,觉得越来越沉重。一方面有感于中医学黯淡的前景,另一方面为整个中华文化担忧。这几年经常在这方面发牢骚,偏激的话说了很多,可能在本文中也有体现。但这种偏激往往是源于对所写对象无法表达的热爱。我只能为祖国的中医祈福了。注释及参考文献: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三联书店,2005 年 3 月 。 1科技中国 ,2006 年 12 月号。 2申淳:驳 。 3申淳:驳 。 4其他参考文献:黄帝内经 ,三秦出版社,2008 年 1 月。朱震亨:格致余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8 月。李茗公 叶青山:传统文化的“三大谜团” , 书屋杂志,2009 年 5 月。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2002 年 11 月 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