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405302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一中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综析】佛山一中 2015 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 2014 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 2014 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试卷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阅读题所选素材为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这两篇阅读材料都注重对考生

2、文学修养的考查,在题目的设置上考点涵盖面较广,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文本内在含义。试卷注重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此类题在题目设置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所选材料紧扣热点。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富于现实意义,引领学生思考,学生下笔较易。应该说,这份试卷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嗔怪/瞠目 戕害/踉跄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B.整饬/叱咤 拗折/执拗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C.毗邻/纰漏 应届/膺选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D.羞赧/赦免 践行/僭越 曲高和寡/曲突徙薪【知识点】本题考查

3、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识记) 。【答案解析】A 解析:A 项,读音分别为“chn/chng” “qing/qing” “gng/gong” ;B项,读音分别为“ch” “o/ni” “ling” C 项,读音分别为“p/p” “yng” “m/mi”; D 项, “ni/sh” “jin”“q/q” 。【思路点拨】辨识形近字的方法技巧:着眼部首,以义辨音。许多形近字都是因部首相近而误读,因此辨析时要着眼于部首,从意义方面加以区分。细微之处,审慎区别。有些字形相近而读音迥异的汉字也容易读错。如“谄(chn)媚” 、 “陷(xin)阱” 、 “馅(xin)饼”中

4、,“谄”字就容易受后两个词语中字形相近的字的读音影响而误读。粹(cu)” 、 “荟萃(cu)”中, “猝”就容易受后三个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因此要审慎区别。分类比较,强化积累。形近字看清细微差别。采用比较法,将其形、义结合起来识记,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戊” “戌” “戍”这三个字,字形十分相近,不妨比较记忆,编制歌诀:“横戌(x)点戍(sh)戊(w)中空” 。【题文】D0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讲故事比讲道理更重要。曾经精致呈现的美食色香味,通过一个个的故事,不绝如缕地渗入国人心田,让人开始重新掂量民以食为天的分量,不但品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更感恩食材中的诚信与情义,

5、甚而忧虑五千年饮食文化在利益之惑中的局部迷失。难怪有观众说,“舌尖 2”让人看了,不再只是垂涎,还有了流泪的冲动。A.精致 B.不绝如缕 C.民以食为天 D.甚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B 解析:B 项, “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此处不合语境,应为“丝丝缕缕” 。【思路点拨】高考命题在考查这一考点时,选用的熟语(以成语为主)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中学课本,尤以报纸、杂志中容易出错的熟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查的主要形式为客观选择题,偶尔也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6、。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识记熟语个别字的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考查;熟记熟语个别字的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考查;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熟语辨义替换等等。从近几年安徽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熟语(包括成语)是高考的必考点。【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的互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B.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提高女孩自身安全防范态度,避免女孩出行随时成为“死亡之旅”的悲剧一再发生。C.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治安恶劣、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令人揪心的“城市病” ,治理迫在眉睫。D.有人分

7、析近 100 年来那些最顶尖公司的成功密码,发现成功秘诀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有永不止步的探索、自我革新以及适时转型的远见。【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C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为“既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也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 ;B 项,搭配不当,应为“提高能力” ;D 项,成分残缺,在“自我革新”后加“的勇气” 。【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

8、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题文】I0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先生就认为它导致保守、卑怯的人格。包括被斥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或缩头藏尾,唯命是从。真正的中庸,追求至善、至诚、至仁、至德,通过慎独自修、反求诸己,使人合乎内外之道。中庸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被许多人抨击。但是,此类中庸其实是“伪中庸” ,完全是变种乃至被妖魔化的中庸。毫无疑问,国人的一些劣根性有着文化“病根” ,中庸也因之挨了不少“板子” 。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C 解析:整

9、个语段按先破后立的逻辑展开,先定首句排,是观点与例子关系,是例子与观点的关系,都不能拆开或颠倒。【思路点拨】所谓“连贯” ,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使语言连贯,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保持统一的话题。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语段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不要轻易改换主语。2.安排合理的句序。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安排,只有这样,语言才能连贯。最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

10、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3.语境要和谐一致。这主要是指描写性的文字。人们描绘出的景物或繁荣或荒凉,或热闹或冷清,或欣欣向荣或萧索肃杀;作者渗透于其中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这种景物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意境,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4.句式要协调一致。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此外,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整句还是散句,用长句还是短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涉及连贯问题。5.要注意前后照应。所谓前后照应,是指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题文】二、古诗文

11、阅读。共 43 分。【题文】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 5-9 小题。共 20 分。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

12、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 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 ,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

13、得人心若是。 ”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 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

14、坟墓,辄哭泣祭祀。(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举种:举众,全体。生:生口(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B.暠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C.暠与相揖谢 谢:道别、辞别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慷慨”的意思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方法: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

15、所不同。2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3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暠至,复举种向化 驰传上言,二府畏懦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A.而 以 以 B.乃 以 则C.而 而 则 D.乃 而 以【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句“乃”是“才”之意。 “诸国”原已断绝了与汉的往来, “暠至” ,他们才全体向汉归化。 “而”表顺承,前后两句主语不一致,不构成顺承。句“而”表转折关系,表示事情并未依种暠的积极作为而正向发展,却出现了“二府” “不敢案之”的消极情况,才导致“冀” “衔怒” 。 “以”可解为“因为” ,按前后文的语境, “二府” “不敢案之”不能构成“冀” “衔怒”的完整原因。句“以”解作“因为” ,符合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