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40412 上传时间:2017-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历史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历史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历史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历史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历史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历史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历史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北京人:20 世纪 20 年代,在龙骨山东北坡最大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原始人类的牙齿和骸骨化石,这种原始人类就是著名的“北京猿人” ,在人类学上的正式名称叫“北京直立人” ,谷称“北京人” 。1929 年 12 月 2 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猿人洞发现了第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化石年代距今有 57.8 万年。 “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2. 新洞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被称为“新洞人” 。1973 年,在距“北京人”居住的洞穴约 70 米另一个洞穴内发现一颗男性臼齿。生活年代约距今 2010 万年左右,属于原始群的晚期,处于向母系氏族过渡的时期

2、。3. 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1930 年发现遗址,其遗址位于龙骨山的山顶,处于“北京人”居住的顶部之上。生活年代距今约 2.7 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 “山顶洞人”的骨骼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太大差别。 “山顶洞人”已经开始用兽皮缝制衣服,告别赤身露体的时代。也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甚至可能存在着“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时的人类社会组织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4. 东胡林人:清水河畔的“东胡林人”距今约 1 万年到 4 千年以前,人类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1966 年,在斋堂镇东胡林村西侧发现一座古人类墓葬遗址,他们的体质形态已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从合葬的情况看,家庭组织有可能

3、已经出现了。 “东胡林人”的文化遗物主要是装饰品,以女性为中心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特征。出土的精美装饰品说明“东胡林人”已不需要为维持生命而奔波,这时人类离开山洞来到河谷黄土台地居住。5. 上宅文化: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 。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艺术品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数是打制或磨制石器,从这些工具的用途分析,当时不宅居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兼有狩猎和捕鱼。生活用具则多为陶器,可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装饰艺

4、术品有石质和陶质品,显现出上宅居民的技艺力和创造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6. 雪山文化:1961 年,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军都山旁的雪山村中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雪山文化” 。1981 年再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钻探。雪山遗址的文化堆积从上至下包含战国、西周、夏家店下层和新石器时代四个文化时期,其中新石器文化遗存又分为一、二两期。雪山一期距今约在 60005000 年之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雪山二期距今约四千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出土陶器的制作、纹饰、器形以及石器种类分析,雪山二期文化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关系。农业的发达,提高了男人的社会地位,并最终导致父系氏族

5、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原始社会的末期。7. 夏家店下层文化8. “古燕国”:从历史文献记载得知,在夏、商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及以北地区同时有几个部族存在,包括孤竹、燕毫、山戎、肃等,其中孤竹、燕毫等部族后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这中间的燕国可算是北京地区最早形成的国家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燕国与西周分封的燕国并不是同一政权,它是一个在本地自然发展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因此,史学界通常称之为“古燕国” 。9. 召公奭:召公,本名姬奭,文献又称君奭,文王之子,官至周王朝太保,位居三公,又因其采邑在召,故史称召公。由于召公本人及其家族在周王室中占有重要地位,周

6、初遂将召公封于燕。召公封燕这一事件,标志着今北京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10. 子之之乱:公元前 318 年,燕王哙任用一个叫子之的人为相国。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但子之同时也是一个精于以权谋私、权力欲望极强的野心家。他利用燕王哙希望改革的时机,诱使燕王哙“禅让” ,最终取得了燕国的王位,让燕王哙把朝中俸禄在三百石以上官吏的玺印收回,使子之完全掌握了燕国大权。公元前 314 年,在齐国的支持下,太子平和市被发动兵变,并在战乱中丧生。齐宣王乘机起兵,将燕王哙与子之杀死,并占据燕国大半疆土,一直到公元前 312 年撤出燕国。11. 燕昭王:流亡在中原的燕国公子职,在赵、魏等国的扶

7、持下返燕,并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燕国历史上负有盛名的燕昭王。他把原来燕国的军事重镇武阳城营建成陪都,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燕下都” ,对于巩固燕国南部疆土,遏止中原诸侯国北进起到了很好作用。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公元前 284 年以乐毅为上将军伐齐。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影响很大的一次诸侯国间的战争。公元前 283 年,命大将秦开攻打北方的东胡,追迫东胡退却千余里。沿着燕国北疆修筑了一条西起造阳、东抵辽东的千余里长城,通称“北长城” ,沿着燕南疆易水一线修建了长数百里的长城,通称“易水长城” 。燕国的国势到昭王晚期终于达到了鼎盛。12. 燕丹子:秦军在灭掉赵国之后进逼燕国,燕太子丹派壮

8、士荆轲刺秦,未遂,荆轲反遭杀戮。公元前 227 年,秦国派大将王翦灭燕,占领燕下都武阳城。第二年十月,秦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逃亡辽东,派人斩太子丹首级献于秦,希冀秦王“解兵而去” 。公元前 222 年,秦将王贲攻辽东,燕国历经八百余年灭亡。13. 董家林古城址: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的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北京地区迄今年代最早的古城址。董家林古城址位于西山脚下的一块宽阔的高台平地上,大石河自北向南,先折向西南,又折而向东紧靠城南流过。古城正好位在河湾地带。古城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墙基采用分层夯筑而成的,墙内还有内护坡,有一处用卵石砌成的排水道,城墙外有城壕环绕,

9、这说明当时可能也日利用护城河作为城市的防卫设施。董家林村东南一里许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群。1973 年以来,已清理发掘出各种墓葬三百多座,车马坑三十余座。出土了“堇鼎” ,此鼎高 62 厘米,重 41.5 公斤,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董家林古城址就是西周初年燕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14. 燕都蓟城:北京小平原自古就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北竞争对手的枢纽。在这个枢纽地带,除诞生了上面谈到的董家林古城外,还在北京小平原的中心地区诞生了另一座城市蓟城。春秋占国以来的蓟城已经成为了燕国的都城。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蓟城正好处在古代永定河总和扇脊背的一侧

10、,这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西侧就是地下水溢出汇积而成的莲花池。秦灭燕时,蓟城遭到破坏。公元前 215 年蓟城被毁。秦汉之时,蓟城军事地位的重要,又被修复起来。15. 广阳郡:旧燕地是远离秦都咸阳的北方地区,位置处于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接地带,这里是秦帝国抵御少数民族南下,并向北方开拓的前沿阵地。灭掉六国后,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的旧贵族复辟,不但把他们迁徙到关中、巴蜀等地管理起来,而且在六国旧都城处大都设置了郡,如赵都邯郸设邯郸郡,齐都临淄设齐郡等。广阳郡的设置显然也是为了控制旧燕地的核心地区。16. 刘旦:公元前 117 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都蓟城。刘旦做燕王三十八年,是统治燕地时间

11、最长的地方长官。公元前 87 年,昭帝继位。刘旦勾结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密谋叛乱,觊觎帝位。公元前 80 年事败,刘旦在蓟城自缢。死后被谥号为“刺王“,意思是说他做事违戾乖谬。17. 彭宠之乱:东汉建立的第二年,蓟城地区就发生了彭宠叛乱。彭宠原为渔阳太守。东汉立国后,刘秀大封功臣,彭宠无所加,后因与幽州刺史朱浮失和。于公元 26 年二月举兵反叛,曾攻破蓟城,自为燕王,叛乱三年后才被平息,造成蓟城地区经济、社会的巨大破坏,后经郭伋、张堪治理才逐渐恢复起来。18. 王浚:公元 301 年,幽州刺史王浚乘“八王之乱”时机,割据幽州并图谋帝位。公元312 年王浚伪称“受诏承制”

12、,欲取代晋朝,不仅遭到晋宗室的反对,也失去幽州士庶的支持。314 年,王浚被羯族首领石勒擒杀,蓟城落入鲜卑族段部手中。19. 华芳墓:1965 年,北京西郊八宝山以西一里发现了王浚之妻华芳的墓葬。该墓虽早被盗掘,但仍出土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包括骨尺、漆盘、料盘、银铃、铜熏炉等,可见王浚当年生活之一斑。20. 永济渠21. 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人。通晓六蕃语言,初为互市牙郎,所成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将。在镇压东北各族战争中有功,受到唐玄宗的寄信,750 年受封为东平郡王。747年在渔阳筑雄武城,奏请朝廷准许在上谷开炉铸钱。751 年兼河东节度使。755 年阴历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叛乱。第

13、二年正月自立帝位,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改元圣武,以范阳为大都,一称东都。六月攻陷长安。757 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22. 史思明:为宁夷州突厥人,安禄山部下。安禄山叛唐后,史思明率领叛军攻河北,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死后,他一度降唐,被任命为河北节度使,封归义王,不久再度叛唐。759 年三月,杀安庆绪。四月在幽州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顺天,并将幽州改称燕京。两年后史思明在陕州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遗骨后归葬幽州,其部将降唐,史朝义自缢。23. 刘仁恭:刘仁恭当权期间,在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争战中,将幽州境内凡 15 岁以上、70 岁以下男子全部征如入伍,并自带兵粮,在当兵男子脸上

14、一律刺上“定霸都” ,在士人胳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 “筑宫大安山,选美女充其中。又与道士炼丹药,冀可不死” 。禁止民间使用铜钱,改铸铁钱,还禁止南方茶商入境,令人将山上的草木叶采来当茶叶强行卖给百姓。24. 刘守光:907 年,刘守光幽禁其父,自任节度使。刘守光为政,苛酷甚于其父,史书记载他命人制铁笼、铁刷, “人有过者,坐之笼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肤以死” ,致使幽州士庶很多逃奔他乡。911 年八月,刘守光称帝,以幽州城为都城,建国号大燕,建元应天。为避免与安禄山大燕同名,故称为“中燕” 。中燕仅存三年,913 年,后唐晋王攻陷幽州城,擒杀刘氏父子,以周德威任幽州节度使。25. 石敬瑭

15、:驻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后唐明之婿。公元 936 年,石敬瑭起兵反后唐,向契丹统治者耶律德光救援,以割让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等十六州给契丹,岁纳帛 30 万匹为条件。在契丹 5 万骑兵的帮助下,石敬瑭攻下洛阳,建立了后晋政权。26. 幽州城27. 悯忠寺:今法源寺内保存着一块“唐悯忠寺重藏舍利记”碑,是 892 年刻,碑文记载“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 。悯忠寺是法源寺的前身。28. 耶律德光29. 高梁河之役:宋太宗即位后,979 年出兵太原灭掉北汉政权,继之乘胜伐辽。本年阴历七月六日,辽、宋两军在燕京城北高梁河一带展开激战。3

16、0. 雍熙之役:982 年,年幼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继承帝位,由萧太后代理朝政。耶律休哥任南京留守,主持宋边务。986 年阴历三月,宋朝陆路军队分三路北进。东路由曹彬、崔彦进、米信率军从雄州道北上,主攻南京;中路由田重进统兵由飞狐道北进,居中策应;西路由潘美、杨继业率领向雁门道进发,扰辽后方。另一路水军自东部沿海,抢占辽西走廊。战事初期宋军的进攻十分顺利。东路惨败,中路失利,西路成孤军,宋军强令副将杨继业带兵攻朔州,后在陈家谷口被俘,绝食而亡。杨继业是北宋名将,议和后,在辽国境内古北口修建“杨令公祠”以示纪念。31. “澶渊之盟”:公元 1004 年闰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深入宋境,同年的十二月议和。订立盟约的地点在澶州,史称“澶渊之盟” 。盟约规定,宋朝每年向辽纳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在南京交割,宋辽以白沟为界。表明南北军事力量达到一定均势,宋辽都不可能彼此吞并。辽朝在南京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南京从军事前哨一变而成为宋朝交往的友好城市。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继续上升,这些为其在金代上升为正式都城奠定了基础。32. 海上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