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402331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5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 届高三文科基础复习- 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要求】考 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分封制1.目的: 。2.对象: 、 、 。3.内容:周王把 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再分封,并要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4.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贵族集团形成了 的社会等级序列。5.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被破坏。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

2、: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3.核心: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 为核心2.以血缘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第一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巩固统治;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民;“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第二讲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要求】考 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知识梳理】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1.皇帝制度的建立(1)来源:“始皇帝”的来历:嬴政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 ”, 嬴政自称“始皇帝” 。(2)内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认识: 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 、 和 。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3.全面推行郡县制(1)概念: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2)形成: 出

4、现,秦在全国推行。(3)职能:治理民众、财政、司法、兵役。2(4)特点:以 为单位,官员由皇帝任命。(5)评价: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加强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二、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及影响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2、影响(1)积极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第二讲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皇帝、皇权;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 皇帝;地方政权。春秋战国、地域。第三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要求

5、】考 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汉代:(1)背景:郡县和封国制并存。(2)措施: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2、北宋:(1)背景:唐中期后形成的 局面。(2)措施:收精兵: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削实权:地方上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政府控制。(3)结果:基本解决了 与 的矛盾,但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三冗” ,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3、元:(1)背景:疆域辽阔。(2)

6、措施:实行 制度;宣慰司管理民族地区;(3)结果:中央集权加强,行省制度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加强专制主义皇权措施1、汉中朝(内朝):目的:巩固皇权;组成:身边待从、秘书等人地位:参与军国大事,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 机构。外朝制度: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成为政务的 机构。2、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发展(1)内容:三省是 、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职能分别是 、 、 。尚书省下设六部,部门分别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 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3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

7、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相权被分割,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元:设 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替代前代三省。三、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1)中央: 不断削弱, 不断加强;(2)地方: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第三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推恩令;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行省;中枢决策、执行;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中书;相权、君权;第四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要求】考 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

8、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 制度的废除(1)原因:承袭元制,设立中书省,丞相位高权重。(2)废除:以谋反诛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的创立(1)原因:国家重大事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2)创设: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 。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开始参与决策。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批复意见,称为“ ” ,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指示、裁定,称为“ ”。二. 设立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设立雍正帝为了筹划西北军事而设。2.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

9、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军权大臣拟定成文,经皇帝审定后,传达执行。3、影响:(1)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三.明清君主专制主义中央制度强化的影响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对全国的统治置于皇帝一人之下,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第四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梳理:宰相;六部; 殿阁大学士、明成祖; 票拟、批红;军机处;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要求】考 纲:184

10、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18401842 年)1、背景:(1)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2) 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2、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中国禁烟运动1839 年,林则徐在 。3、进程:进攻广东,威胁京津,强占香港岛.4、失败的根本原因: 。5、结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 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 、 、 、 、 五

11、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6、影响: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一 1860 年)1、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2、 经过:1856 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57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烧毁了 。3、 结果:1858 年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 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向英法两国赔偿军费各200 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 200 万

12、两白银1860 年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 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 一 1895 年)1、 背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强烈要求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朝鲜东学党起义镇压后,日本蓄意发动战争。2、经过:开始: 年,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重大战役: 战役、黄海之战、 战役、威海卫之战。结束:1895 年,签订 。3、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 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3、,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 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一 1901 年)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斗争高涨,出现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2、经过:1900 年,英、法、美、俄等八国发动战争,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 条约的内容:赔款白银 4.5 亿两;划“使馆界”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

14、反帝官吏,禁止建立反帝组织;改设外务部,居六部之上。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梳理:虎门销烟、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香港岛;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圆明园、十、天津、九龙司;1894、平壤、辽东、马关条约、台湾、重庆、开设工厂;辛丑条约 ;第二讲 抗日战争【考点要求】考 纲: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知识梳理】一.日本的侵华11931 年发动 事变,侵略中国东北。21935 年制造“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1937 年制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1937 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