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

上传人:我****5 文档编号:174003633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达标训练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版 高中政治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有误的是()A原始社会共同劳动,人人平等,财产共有B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人类的理想社会C原始社会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原始社会存在人吃人的现象2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B奴隶社会的

2、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这种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A. B. C. D.5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道:“凡是能够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下列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而采取的暴力措施有()建立军队、法庭等工具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改进劳动生产技术镇压农民起义运动A B C D6.对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

3、是私有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私有制的产生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私有制产生了剥削,是“万恶之源”私有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A. B. C. D.7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8.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列说法符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劳动工具B.地主可以随意买卖、杀害农民C.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9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4、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制度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提高了效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性、借鉴性和有效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A有效需求不足 B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11“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封建社会

5、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过着不同的生活,其原因是()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B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C农民毫无人身自由D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只表现为农民起义12.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当作燃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工人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只能靠领取救济金存活下去。这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减弱A. B. C. D.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

6、扣题意,适当分析,2个小题,共计24分。)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奴隶社会是奴隶主的天堂,广大奴隶的地狱。奴隶的辛勤劳动为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他们本身却被剥夺了一切财富和权利,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劳动,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作“人殉”,妄想让这些奴隶在“阴间世界”伺候他们,守卫他们。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交纳赋税,还要承担国家建设的义务,这就是服徭役。有时,由于贵族官僚、豪门大户恶意圈占土地,广大农民往往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不得不租种豪门大

7、户的土地而接受盘剥。因此,古代农民的幸福程度主要取决于赋税的多少、徭役的多少、土地兼并程度的大小等因素。有人认为,虽然农民与奴隶同为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但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的理由。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

8、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以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1)结合材料,说说奴隶和农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2)结合材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对当时的生产力有什么促进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36分。)1.B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财产共有,人们共同

9、劳动,共同分配所得。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存在人吃人的现象。B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正确。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原始人抵御大自然侵害的能力相当有限,他们必须联合起来,过群居生活,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存,所以当时社会呈现“天下为公”的局面,故选B。3D解析奴隶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能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的主要依据, D正确;奴隶社会不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A错误,排除;奴隶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不会平

10、等、和谐, B排除;奴隶主阶级残酷地剥削奴隶而不是富有人性, C排除。4.C解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确,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错误,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5B解析封建迷信思想用来钳制人们的思想,从精神方面控制农民,虽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但不是暴力措施,排除;改进劳动生产技术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也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但不是暴力措施,排除。6.D解析私有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同时出现”说法错误。私有制的产生,虽然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能说是“万恶之源”,故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7A解析封建社会

11、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选A。8.D解析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A表述错误;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可以随意买卖、杀害农民,B、C表述错误;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D表述正确,当选。9.D解析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机器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符合题意;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的大规模应用是生产工具改进的表现,符合题意。“最优秀”表述错误;工业革命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生产关系无

12、关,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10C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正确。11B解析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不是全部,排除A;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排除C;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有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等,排除D10.C12. C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减弱,因此错误,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而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2个小题,共计24分。)13答案(1)从生产资料占有上看,奴

13、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奴隶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并且被奴隶主所占有;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从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来看,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尽管农民依附于地主,但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3)从产品的分配来看,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综上所述,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每点3分)14答案(1)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主人,如同一件工具,任由奴隶主转让、买卖。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4分)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隶属于地主,不能被地主买卖。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4分)(2)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4分)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