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399885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全套导学案(共4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纲课标解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概括梳理】一、主要制度1.王位世袭制:_两种世袭方式。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_。(2)对象和内容:_。(3)诸侯国的义务:_。(4)诸侯国的权利:_。(5)作用:_。(6)弊端:_。3.西周的宗法制:(1)概念:_。(2)特点:_。(3)影响:_。(4)与分封制的关系:_。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_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残余。2.以_。3.主要由_构成严密的体系。4._相统一。5.以_纽带,等级森严。【重点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武王

2、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材

3、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考点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 ,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2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

4、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3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 国语晋语曰:“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这种现象描

5、绘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层层剥削的情况。材料中体现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6山东自古就有“齐鲁”之称。这个称呼依据的史实最早可追溯至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时期7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8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9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6、、嫡长孙C诸侯国诸侯国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10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 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的实行 D推行郡县制二、非选择题1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

7、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

8、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高考真题再现】1 (13 上海历史)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A。 【解析】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2 (13 年广东历史)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答案】B。 【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3.(13

9、江苏历史) “齐人” 、 “鲁人” 、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答案】C。【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4.(14 年北京文综)12. 图 6 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 “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

10、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 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 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选择 C 项。5.(14 年天津文综)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6.(14 年江苏历史)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

11、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 D 项正确。7.(14 年海南历史)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 ,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 “周政” ,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题意。参考答案:【重点难点突破】解析:解答材料问答题的关键是抓紧材料信息,结合课本知识,材料一中的“周武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