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3997080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期末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图、

2、多涂的,答题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褴褛/谰言 花苞/细胞 成熟/熟悉B糙米/噪音 缔造/谛听 量变/思量C剖析/偏颇 涤荡/丝绦 靡费/靡丽 D跻身/畸形 邂逅/诟病 攒聚/攒钱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欲望是迷信的根本动机。“大师”成功之处就是他们能够洞悉并且利用人们的欲望。他们阅人无数,练就了一套识人术,利用人性弱点窥探别人的隐秘心事。面对来访者,他们煞有介事地掐指一算,预测他人身处名权利色等欲望深潭中的潜

3、在危机,然后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来访者先成为精神上的“侏儒”,既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指点,再心甘情愿地奉上真金白银。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被“大师”哄骗的,而恰恰是被自己的欲望蒙蔽的。A洞悉 B煞有介事 C三寸不烂之舌 D既而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的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专家的声音参与。B目前中国各级党政干部中开设微博的已有近3万余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官员已有33位,但许多官员对微博只有“三分钟的热度”。C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4、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D选拔“辽宁舰”的舰员,年龄、经历和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要经过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舰员。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哲学最容易被人忽视,也常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冲击。当前,一些显学极其火爆, 。甚至现在从孩子开始, 。 。哲学更是如此,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它之所以吸引人, 。人生就是这样:你选择了浮华,注定要失去思想的崇高;你出没于喧嚣,注定会使你的灵魂陷于焦躁。哲学不是空泛的道理,它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像是踢足球这类带不来什么益处的体育运动,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学各种艺术,是为了“小升初”能够有优势,

5、而不是什么爱好是因为它契合社会和人们崇仰的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精神操守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以致用”带来益处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现实的利益,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哲学无用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

6、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

7、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假:代理。 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纛:军队里的大旗。称制:自称皇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略定杨越 略:攻取B且番禺负山险 负:依仗C败数县而去焉 去:离开D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 遗:遗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南海尉任嚣病且死 盗兵且至B此亦一州之主也 故召公告之C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毋为南边患害D以其党为假守 佗因此

8、以兵威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B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C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D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

9、,无暇他顾,便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4分)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3分)(2)请根据文本,概括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有哪些?(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送李端卢 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

10、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卢纶,晚唐诗人。(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人送别友人追忆了哪些往事?(3分)(2)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白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3) ,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4)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说 “似”杨 铸(1)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

11、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2)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

12、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3)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

13、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4)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重要的衍变。(5)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6)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7)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4、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 这“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8)“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然不可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