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399566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上 21 课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地上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

2、去。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村中人看见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村人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的家里

3、,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渔人)。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说出来,那些人听了都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停数日, 辞去。渔人停

4、住了几天,告辞离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2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不复得路。再也找不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病

5、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八上 22 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来来往往的没有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6、,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水上、陆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

7、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3八上 23 课 核舟记 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 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8、。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该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有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

9、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两腮长满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抚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 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斜身子,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

10、勒佛,敞胸露怀,4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腿,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一把茶壶,其人视

11、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其色墨。(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字的颜色是黑的。又用篆章一, 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通计一舟, 为人五; 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并篆文, 为字共三十有四;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应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八上 24 课 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要使老年人老有所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5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