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399123 上传时间:2017-1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为贯彻落实 2012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2014 年 10 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自查。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家督学和专家组成 6 个督导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

2、福建、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 12个省(区)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期间,共抽查了 48 个县(市、区)的 288 所学校(包括教学点、县乡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听取了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的有关工作汇报,与部分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督导情况如下:一、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做法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大力促进信息化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规划各省均在教育行政部门内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业务

3、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大多数省还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绝大多数省份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确立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 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分工合作各省普遍建立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一是各省建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各业务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基础教育、教研、教育技术等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部分省份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厅际协作机制。青海、贵州等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厅局为成员单位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4、;江苏、辽宁等省成立了厅际协调小组;安徽、湖南等省建立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机制,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 注重科学规划,加强督导落实各省(区、市)基本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规定了完成时限,落实了工作责任,完善了保障措施。绝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强化督导检查,促进相关工作落实。云南省将教育信息化设备配备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信息化配备水平、“三通两平台”建设配备情况等列为政府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湖南省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并建

5、立县级奖补机制,从 2013 年起奖励在“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方面的24 个示范县各 100 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加快“三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3. 重视专业引领,组建专家团队部分省(区、市)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了省级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提供研究论证和专业引领,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障。其中,北京等省(区、市)成立了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河南、内蒙古组建省级培训专家库,甘肃将省内高校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列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各地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政府

6、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多数省份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弥补经费缺口。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给予优先保障。1.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基础上,各地加强省级统筹,弥补经费缺口。部分省份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省级财政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加大投入。上海市从 2011 年起、湖南省从 2013 年起年均投入专项经费超过 1 亿元。二是大部分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给予优先保障。陕西省在 2015 年项目申报中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

7、 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湖北省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18.7 亿元,占改薄资金总额的 7.8%。三是多数省份明确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标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开支需求。安徽省规定各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 10%的比例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2. 探索多元投入格局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各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与移动、联通及电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接入及信息化环境建设。贵州省采取向社会融资、企业垫资、租赁+财政补贴等方式探索“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三种模

8、式,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四川省与电信、移动等四大网络运营商沟通协商,制定“校校通”网络接入实施方案,并以目标考核方式下达各市县年度完成目标。河南省内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 7 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提升。甘肃省与企业合作为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为 5297、6033 个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河北省与省通信管理局合作实施“校通宽带”工程,免费为 500 所农村中小学校铺设网络。(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应用能力各地普遍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 2012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参与过相关培训。各地积极拓展

9、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有效性。绝大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相应考评指标体系,建立推进应用机制。1. 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各地各校不断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发展需求。围绕“国培”计划有关内容,部分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浙江省结合自身需求,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三大主题的教师培训内容,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促进教学应用。各省通过集中培训、开展教研、举行赛课、考核应用等多种形式,

10、引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贵州省以“开足开齐课程”为目标,发挥县域内教研、中心校示范作用,由各县、中心校制定同步教学和教师培训计划,采取传帮带多种方式,指导教学点教师充分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海南省运用主题式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研究构建“QQ 群+个人空间+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技术手段和平台,推动教师学用结合。江西省采用“自主普及学习+诊断测评+能力提升培训+培训测评”的模式,开展分学段分学科分城乡校长、教师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充分整合培训项目资源,扩大覆盖面。河北、山西、广东、贵州等省充分整合“英特尔?未来

11、教育”、“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资源,加强各级各类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2. 纳入考评体系,促进教学应用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评体系,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评体系。大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福建省在进行岗位细分等级聘任

12、工作中,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聘任的必备条件。江西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列入了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二是开展试点引领。各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在教学应用、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安徽省开展以县为单位,以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常态教学实验,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课堂技术标准和常态化教学组织模式。浙江省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形成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和机制创新典型,如杭州市拱墅区的集研训、交流、协作于一体的网络研训模式和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云实训”,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转型提供了范式。二、各

13、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成效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面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面实现各省积极配套经费,整合资源,推进教师培训,截至2014 年 11 月底,全国 6.4 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设备配置、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1. 教学资源同步配送在加强设备配备的同时,各省通过卫星和网络接收项目配套小学 1-3 年级教材版本数字教育资源,并有效整合市、县教学资源,初步形成了对教学点的辐射服务支持机制。河南省搭建省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

14、线同步课堂、名师课程等辅学资源和教研备课资源,同步课堂视频资源覆盖 7 个学科、9 个版本教材,共 3000 余节。2. 课程开齐率大幅提升随着项目逐步实施推进,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长期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学点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明显。陕西省所有教学点均已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河南省 90%以上教学点能利用设备和资源开出音乐、美术等课程。福建省教学点教师利用设备和资源开设的课程占总课程的 74%,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达到 88%。(

15、二)“三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各省通过“三通”建设,积极创设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不断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广泛利用学习空间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1.“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截至 2014 年 11 月,全国中小学(不含教学点,下同)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 82%,其中,接入带宽在 4M-10M 之间的中小学比例为 32%,接入带宽在 10M 以上的中小学比例为41%。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 78%,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 39%,普通教室半数以上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16、的中小学比例为 46%。2.“优质资源班班通”初见成效各省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山西省实施“班班通教育教学资源进教室计划”,建设交互式数字资源、“同步课堂”资源和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数字资源,探索多途径实现“班班通”。海南省成立省级骨干教师工作组,分学科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形成本省特色资源,在名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开通“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乡镇中心校以上教师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备课、上课已成为常态。3. 积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各省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初步积累教育教学应用经验。海南省建立实名制教师学习空间 8万个,占教师总数的 71%。浙江省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中小学教师比例达 68%,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的教师比例达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