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3944847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题建模三原因分析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选择题建模三 原因分析类非选择题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围绕问题中心关键词按照事物的基本规律,从现象到

2、本质顺着自然和人文两条主线,层层递进,依次筛选与该问题内在关系紧密的决定性因素。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必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下面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其他的可参考此类方法自行总结。1气温状况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位置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天文因素(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形因素(海拔、坡向、对气流阻挡);气候因素(阴晴情况、大气环流、气压状况);地面状况、洋流因素(海洋、陆地、植被状况)。(2)人文因素的影响:温室效应、热岛效应。2降水状况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位置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3、(山脉坡向、海拔、对气流阻挡等);气候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天气系统等);海洋因素(洋流);地面状况(海洋、陆地、植被)。(2)人文因素: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凝结核。3光照状况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因素(海拔、坡向);气候因素(天气阴晴);天文因素(太阳高度、昼夜长短)。(2)人文因素:建筑物的设计状况。4旱涝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降水特征、大气环流、温度、蒸发、天气系统等;地形因素:地势高低;地表状况:植被状况;水文、水系状况。(2)人文因素:生产活动(围湖造田、破坏植被、水利工程质量差);特殊区位条件(人口、经济、城市等)。5地形形成的

4、主导因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6水文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地形因素(海拔、落差);土壤因素(土质、土层薄厚);植被因素(覆盖率大小);水系因素(干支流组合)。(2)人文因素: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其他人文因素(人口、科技、政策、工程等)。7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气候因素(定向风的影响);海洋因素(密度差异、海水补偿);地表状况(海陆轮廓);天文因素(地转偏向力)。8盐度高低形成的主导因素气候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海洋因素(寒流、暖流、潮汐);水文因素(陆地淡水补充、结冰、融冰

5、、人类工程)。9环境污染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因素(是否封闭);气候因素(大气流动性);水文因素(水文特征);生物因素(植被覆盖率);海洋因素(洋流)。(2)人文因素:生产活动的影响(排放污染物);生活活动的影响(排放污染物)。10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导因素(1)自然因素: 地质作用(板块运动、岩层结构);地质灾害(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地形因素(地形类型、坡度起伏状况);气候因素(降水、气温);土壤因素(土质、薄厚、结构);生物因素(植被覆盖率);(2)人文因素:生产活动(破坏植被、破坏岩层结构);生活活动。11资源短缺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因素,气候、气象因素,水文、水

6、系因素,生物因素,自然灾害因素,面积大小,自然资源形成条件。(2)人文因素: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人口状况。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材料二瓦罕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 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材料三下面是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图甲)及该地区沿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图乙)。(1)简述图甲所示区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2)分析牧民只有在每年的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图甲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图

7、乙为图甲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图甲图乙(1)分析图甲中2 000mm降雨高值区分布特征及成因。(2)比较内罗毕与蒙巴萨工业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3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分别是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2)对比M、P两区域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8、。(3)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更为发达的原因。 4.(2013高考题新课标1)(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湖泊时令河瀑布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3)

9、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5.(2013高考题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7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7右照片)。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6(2013高考题海南卷)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洪泽湖是我国五大

10、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0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答案:1答案:(1)分布特点:总体上降水量少;分布上表现为东西两侧少,中间多。原因: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少,降水量较少;中部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量较多。(2)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少;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2答案:(1)分布特征:维多利亚湖西侧。成因: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

11、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等。(2)工业结构差异:内罗毕以轻工业为主;蒙巴萨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原因: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蒙巴萨拥有海港,海运便利;工业基础较好;位于沿海,环境承载力较大等。3答案:(1)地夏季降水集中。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在东南风影响下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产生降水。(2)M处比P处流速慢;河流流程长。原因:P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落差大,流速快;乙处平原面积狭小,缺少长河发育的空间。(3)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东南部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交

12、通便利,腹地广阔;(殖民者到达最早)开发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4【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6分)(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6分)(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6分)(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6分)5【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5分) 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5分) 6【答案】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2分)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2分)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