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942730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卷1.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2.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前20号元素属于短周期 B. 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一共七个横行,16个纵行,即七个周期和16个族 D. 以后发现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 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 C. Li

2、、Na、K、Rb、Cs都属于IA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D. Cl与I同属于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4. 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B.HCl、H2S、PH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NaOH、KOH的碱性逐渐增强 D.O的原子半径比S的原子半径大5. A. B. C. D.E是同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它们的原子 序数由小到大

3、的顺序是() A.ABCDE B.CDABE C.BADCE D.ECDBNaKRbCs C. 碱性:LiOHNaOHKOHRbOHXZ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 化合物XZW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Y的氧化物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11. 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虚线右上方的元素为均为金属元素B. 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 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 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可寻找耐高温材料12.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I固体 B

4、.KCl固体 C.CCl4液体 D.NaOH固体1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B.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C. 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则它是第6周期副族元素D.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14. 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HIB.NaOHC.MgBr2D.Na2O215.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H4Cl B.H2SO4 C.I2 D.NaCl 1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第A族

5、和第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都为极性键。A. B. C. D. 17.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 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D.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18. 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 动物体内葡萄

6、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19.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断裂X和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高于形成M和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7、1.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 B. 该电池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 C. 该电池工作时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MnO2 D. 该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22. 现有下列三组溶液:20时1mL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mL0.1molL1的H2SO4溶液;10时1mL0.2molL1的Na2S2O3溶液和9mL0.05molL1的H2SO4溶液;10时1mL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mL0.1molL1的H2SO

8、4溶液。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23. 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 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加H2O加NaOH固体滴入几滴浓盐酸加CH3COONa固体加NaCl溶液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改用10mL0.1molL1盐酸。A. B. C. D. 24.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6mol(Lmin

9、)1 B.v(C)=0.5mol(Ls)1 C.v(B)=0.6mol(Ls)1 D.v(A)=0.15mol(Ls)125.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C. 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6.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形成的单质的

10、结构式:_;写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写出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 (3)写出单质与水的化学方程式:_;(4)元素和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非金属性_于(填“强”或“弱”),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_.27. 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0moL/L盐酸、4.0mol/L盐酸、2.0mol/L硫酸、4.0mol/L硫酸,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0mL,金属用量均为9.0g.(1)帮助该组同学完成以上实验设计表。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的形态酸及浓度1.实验和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

11、和探究_3.实验和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4.和实验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_铝片_25铝片2.0moL/L盐酸35铝片2.0moL/L盐酸_铝粉_25铝片2.0moL/L硫酸(2) 该小组同学在对比和实验时发现的反应速度都明显比快,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一种即可)?_.28. 利用下列反应:Fe+2Fe3+=3Fe2+设计一个原电池,请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试剂。(1)请写出你选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化学式):负极为_,正极为_,电解质溶液:_.(2)负极反应式:_;正极反应式:_.(3)溶液中Fe3+向_极移动,电子从_极流向_极。29. 在体积固定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g)+xB(g)3C(g)经2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1降到0.8molL-1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0molL-1且B在这段时间的速率是0.2mol/L(L.mol)。(只写答案,不需要计算过程)则: (1)2min内A的平均速率为_,(2)2min末C的浓度_(3) x的数值为_(4) 2min末B所占的体积分数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