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归真上语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3928072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璞归真上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反璞归真上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反璞归真上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反璞归真上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反璞归真上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璞归真上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璞归真上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返璞归真”上语文东风中学小学二部 陆艳娇新课改进行了很多年,目的是改变过去课堂上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弊病,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变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为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独特感受,然后师生共同在课堂交流。然而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路上,在摸索的过程中还是走了些弯路的。课改伊始,很多语文老师太过急功近利,追求课堂热闹,学生主动、全程参与的氛围,忘记了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应以读通读懂文本为主。一上课就先给学生分个组,然后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相互检查,再在组内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相互解决,

2、解决不了的留待全班共同讨论。接下来你就会见到班里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在一团闹哄哄的声音中你根本无法知道孩子们会提出些什么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为题问题而提问题,很多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或课文中细枝末节的问题。等到老师再从各组挑选提问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孩子们就会漫无目的的整篇找,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力就在这零零碎碎的,松松散散的课堂上被消磨殆尽。课堂是变得热闹无比了,学生是全程参与了,师生是互动了,但这样的课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学生们从这样的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是少之又少,课文最基本的字词句没有好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也在那漫无目的的提问中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无法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不能让学生很

3、好地有所感悟,更不要说从中获得一些写作上的技巧,语言上的积累了。这样分组讨论、提问式的课堂,尤其是在中年级段,对学生而言要求实在是有些高了。学生们大数就会为提问而去书上漫无目的的去找问题,为了问题而去想问题,而不是对课文有感而发所得到的问题。如在听一堂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的公开课时,执教老师在让学生简单地读了词语以后,示范性地朗读了一下课文,然后就急于让学生分组并讨论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一时间,全班沸腾了起来,课上热闹的效果是达到了。我参与了其中一个组的讨论,有的孩子要不就是一言不发,坐在那儿看别的同学热烈地说;要不就是问一些没有必要问的

4、问题。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这样,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那样,为此而争论不休。这样的课堂根本没法控制,学生也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实质的知识。而且课堂还显得极为凌乱,学生没有系统地学到什么课文知识。实践证明这样分组讨论式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交流于形式而非真正体现课改精神,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在老师们中间又刮起了一股课件风潮。即所有老师上课都想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好像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现代化的课题,而自己也是一名与时代接轨的老师。于是很多老师是为做课件而做课件,为用课件而课件,流于形式,课件在课堂上要么与课文课堂老师所讲的内容完全脱节,要么就是拿学生当“傻子”

5、,一些一目了然的知识也非要用课件展现出来。例如,又一次在听三年级下册检阅这一课时,执教老师的课件一是字、词的展示;二是课文中的插图。如果说字、词的幻灯片还有些作用,用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的话,那么课文插图的那张幻灯片则做来毫无意义。一张简单的所有孩子齐步走过检阅台的画面,布莱尔站在第一排的画面完全可以不用呈现,还不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布莱尔得知自己要参加检阅时的心情怎样;再想象检阅当天布莱尔是怎么做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滥用课件的另一个弊端是让老师心浮气躁,忙于制作各种课件而分散了精力。不能很好地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做到文本细读,老师都没能做到读

6、进去,在读出来,如何去要求学生?语文课应以课文为基础,其他皆为辅。当然,我们这里不能以偏概全,说分组讨论式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好这两种教学方式就让它们在课堂上彻底消失,适当地运用、恰当地应用这两种教学手段还是有益于教学的。还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听到过又是唱又是跳又是表演的语文课;听到过如辩论会般的你争我论的语文课诸如此类的语文课都脱离了语文课的本质而追求形式上的东西,然而这样的语文课热闹是热闹了,可学生却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实际的知识,他们把注意力也全集中在了形式上,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课堂真好玩,因而忽略了知识的获取。逐渐地许多老师发现这样看似紧跟课改,实则背离课改精神的课堂,只是个花架子,一点也不实

7、用。于是语文老师们开始思考,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了“语文味”的课堂,自己上的是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而非“音乐欣赏课”,“记者招待会”。在这里我提出些我个人的拙见:首先,语文课要上得朴实而扎实,那些花里胡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如唱歌,跳舞等东西一定要剔除课堂。多媒体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当然可以而且也应当用,只要用得恰当,为课堂教学服务了,那么课件运用的目的达到了,千万不能在出现课堂被课件牵着走的现象。当然那种分组讨论学习,全篇课文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提问式的课堂更不能再出现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需要老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血红满了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8、该如何去设计呢?我认为始终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才是最朴实无华的,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逐步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枯燥而乏味的全班一遍一遍的齐读是无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的,迫于老师的压力,学生可能会认真读那么一遍两遍,再往后他们肯定会意兴阑珊,应付任务。其实读课文也可以使课堂生动起来。如:老师先声情并茂的朗读,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再适时的以激将法向学生发出挑战,可以向一个或一组乃至全班挑战,这样就激起学生读的兴趣了,这样的师生挑战较适合于诗歌及读文章全篇。但是课堂教学部可能让学生来回反复地通读全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不允

9、许的。讲到课文的重点段落或部分时,可采用分组读,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当然好的语文课堂、扎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光有朗朗的读书声就够了,这仅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一堂精彩的充满语文的课堂,应当是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勇于表达自己的朗读感悟的课堂。当然这里所说的质疑问难并非分组讨论式的质疑,而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有所指向的、有目的的质疑。老师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应起到的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将学生的独特的思路与想法硬生生的压制,而非要让学生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或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去想。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

10、读中感悟,在读中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接下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是自己的朗读感悟,即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实,有些学生他们自己心里有话要说,但是嘴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或者说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那么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或是感受说出来,而非毫无耐心地生硬地将学生打断。这样,会使学生越来越羞于课堂表达。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这样的课堂不仅让位于学生而且也并非那种漫无目的、毫无条理的放手,老师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将课文进行整合,提纲挈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零零散散,毫无条理可言。一篇课文学下来,老师还应设置适当的小练

11、笔环节,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这小练笔可以是就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价,或是就某一段课文进行想象式的扩写,或是就整篇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当然这种练笔要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上,让学生先试着说说看,再让学生写一写,这样的写话不一定要很多、很长,几句话即可,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念一念,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这样即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做到了读写、读思的结合。语文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的字词的训练,句段的训练,也应注意整体篇章的训练。字词里语文课的基础,当然,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马虎,但句段及篇章的训练同样是不可少的。整堂语文课学字词、多种形式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理解课文服务。教师整堂课的

12、语文教学可以由点到浅再到面。我们所谓的点便是字词的训练,线则是侧重于重点句、段的训练,这样就将整篇课文进行肢解,在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了重点句段后,学生在头中还没有对课文形成整体的概念,最后还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感知课文。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文本的思想价值,掌握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记得曾经看到过吴立岗教授的一个访谈,他说,一堂比较好的课第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特点,适当、集中;目标有分层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是教学过程:要重视质疑,重视学生的特殊感受,以学定教。要抓住重点,简化环节。第三是教学方法:要以读为主,也要读思结合。并且适当运用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和研究探索等方法。要精讲多练

13、,注重运用,能够因课制宜地把听说读写结合整合起来。要把学法指导贯彻始终。第四是上课的效果:一是学生充满兴趣,动了脑筋,发言面较广;二是学生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确实有进步,有收获。看到吴教授的访谈,我也更加明白要怎样让好语文课。并在实践中努力做到像吴教授所说的那样扎扎实实地让好每一堂课,努力使每一堂课都充满了语文味,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有所得,力争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读思结合的、点面结合的。“以读为主,读思结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踏踏实实的,上出了语文课真的语文课堂。我们老师教学要的就是学生从你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获得知识,能力得到训练,语言的美感得到训练,思想情操得以陶冶。这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才是返璞归真的扎实的语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