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792915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2. 外模:生物硬体外表面在围岩上印模3. 内模:生物硬体内表面在围岩上印模4.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5. 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6. 指相化石: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7.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的环境范围内生存8. 狭栖生物:只能在小范围内生存9. 窄盐性生物:指对盐分变化抵抗能力小的,一般仅仅能在含有一定盐分的水中生存的生物10. 广盐性生物:指能够在海水含盐度变化较大的海水中生活的生物11. 群落: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同一生态因素

2、下的所有生物集合12.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13.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该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和生物特征综合。14. 相变:解释一: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解释二:沉积相在横向上的变化称为相变。(P146)15. 瓦尔特相(定)律:相对比原理(J Walther,1894)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16.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7. 现实主义原理:反对灾变论观点,认

3、为地质历史是始终如一的,生物的演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8. 相标志:一定沉积环境内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必然形成独特的沉积特征。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称为相标志。19. 超覆:由于海进,从空间分布来看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下伏较老地层的分布范围,这种现象称为超覆。(书P108)20. 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21. 退覆:由于海退,在空间展布上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小于下伏地层的范围,这种现象称为退覆。(书P108)22.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23. 补偿盆地: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

4、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24. 非补偿盆地: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25. 超补偿盆地: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26. 复理石:在古代活动深海环境中形成的砂泥质浊积岩27.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即指以某种岩石特征或属性区别于相邻岩层的一个岩层,相邻地层之间可以用明显的层面或较难察觉的岩性变化界线分隔开来28. 地层划分: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如岩性、化石、接触关系类型等)把地层剖面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的划分29. 地层对比:将划分好的地层单位与邻近的或远距离内的各个

5、剖面做出比较,论证它们在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上是否相当30. 地层叠覆律: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31.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32. 原始水平律: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33.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34. 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35. 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

6、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板块间的离合碰撞及其相关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缘. 36. 威尔逊旋回:板块和大洋的演化旋回。1 胚胎期2 初始洋盆期3 成熟大洋期4 衰退大洋期5 残余洋盆期6 消亡期37. F/F事件: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发生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显生宙以来五大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事件中有三分之二的生物灭绝。38. P/T事件: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

7、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39. Pangea超级大陆: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那一大片陆地。40. Rodinia超级大陆:罗迪尼亚 (Rodinia) 超级大陆出现在大约12亿至7亿5000万年前,是由许多很古老的陆块漂移拼合在一起的。 它的形成过程被称为格林维尔事件41. 笔石页岩相:表明当时沉积环境闭塞,底层缺氧,底栖生物难以生存,浮游生活的笔石可以大量保存在这种环境中,即笔石死后,沉于海底,不易被破坏而保存下来42. 沉积/地层间断:沉积作用有中断,但是没有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常为岩性的截然变化43.

8、 地缝合线:地壳碰撞结合地带,是板块边界之一44. 蛇绿岩套: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组合体。其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往往呈现冷侵入式构造侵位,代表板块碰撞时沿地缝合带挤上来的古洋壳残片。45. 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46. 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47. 地盾:地台上缺失沉积盖层,变质基底直接出露地表的部分称为地盾48. 克拉通: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包括大陆地盾和地台。49. 南丹

9、型沉积:以碳酸盐、硅质岩以黑色碳质泥岩为主,含浮游、游泳生物,代表远岸、较深水、宁静、光照不足、少氧的陆表深水盆地环境。50. 象州型沉积:碳酸盐台地沉积,除底部为陆相至滨海相碎屑岩外,主要由碳酸盐夹碎屑岩组成,含大量底栖生物化石,代表近岸浅水、富氧、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陆表海环境51. 平行不整合:因地壳运动的结果,原来的沉积区上升为陆上剥蚀区,于是沉积作用转化为侵蚀作用,这时不但没有新的沉积物继续沉积,原有的沉积物反而被剥蚀,直到该区再次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如此,两套沉积物(成岩后为地层)之间隔着一个起伏不平的大陆侵蚀面,但两者的产状平行一致,这种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52. 角度不整合:

10、假若沉积盆地中A层沉积以后,沉积区不但上升成为大陆剥蚀面,而且还发生了褶皱运动,使A层遭受褶皱变形。待此地再次下降接受了新的沉积B层,此时A层与B层之间不但隔着大陆剥蚀面,而且两者之间的岩层产状还呈现截交关系,这种接触关系称为角度不整合53. 雪球地球:指的是地球表面从两极到赤道全部被结成冰,地球被冰雪覆盖,变成一个大雪球54.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可观察到的并具有独特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及其地层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岩石体55. 阜平运动:太古宙末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伴随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使地层产生强烈而复杂的褶皱,并遭受绿片岩相-角闪石相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的混合岩化作用。扩大了古太古

11、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其结果导致硅铝质地壳的巨大增长,把分散的古陆核连接起来,构成了大型的原始大陆型(硅铝质)地壳56. 吕梁运动:吕梁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地质事件,对华北地区的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从而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57. 晋宁运动:是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系据云南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著角度不整合确定。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存在。

12、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58. 蓟县运动:大约800Ma华北地区又一次抬升,并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华北地区主体缺乏800-540Ma期间的震旦纪地层,使青白口群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这次抬升称为蓟县运动59. 燕山运动: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60.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中晚三叠纪至早侏罗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

13、,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二填空题1.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大化石 、 微体化石 、 超微化石 、 分子化石 。2.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 生物本身条件 、 环境条件 、 埋藏条件 、 时间条件 、 成岩石化条件 。 3.化石的保存类型: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遗迹化石 、 化学化石 。 4.化石的分类: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 5.蜓类属于 原生 动物门、珊瑚属于 腔肠 动物门、菊石属于 软体 动物门、三叶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笔石属于 半索 动物门、恐龙属于 爬行 动物门、鲸鱼属于 哺乳 动物门、叠层石属于 蓝藻 植物门。 6.蜓类化

14、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 轴切面 ;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旋切面 。 7.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单带型 、 双带型 、 泡沫型 、 三带型 。 8.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 块状 复体、 丛状 复体、 蔓延状 复体。 9.分左右壳的为 双壳 动物,它双瓣壳 对等 ,单瓣壳两侧 不对称 ;分背腹壳的为 腕足 动物,它双瓣壳大小 不等 ,单瓣壳两侧 对称 ; 10、 双壳动物的耐盐性 广 ;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窄 。11.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 外 卷、 半外 卷、 半内 卷、 内 卷。 12.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5、鹦鹉螺型 、 无棱菊石型 、 棱菊石型 、 齿菊石型 、 菊石型 。 13.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小尾型 异尾型 等尾型 大尾型 。 14.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 后颊类 面线 角颊类 面线 边缘式 面线 前颊类 面线。 1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 石燕贝型 ,螺顶指向背方的为 无洞贝型 ,螺顶指向两侧的为 无窗贝型 。 16.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 无窗贝型 、 无洞贝型 和 石燕贝型 。 17.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 下垂式 、 下斜式 、 下曲式 、 平伸式 、 上斜式 、 上曲式 、 上攀式 。 18、 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 原蕨植物 为主,地质时代是 D1-2 ;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 两栖类 ,但它不能远离 水 ,只能在 水 边的陆地上生活; 19、 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 鱼石螈 ,其地质年代是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 ;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 蜥螈 ,其地质年代是 早二叠世 ,现归属 两栖纲 ;鸟纲的过渡型化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