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3763563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解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变化的量 (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正 比 例 (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比值一定)画 一 画 (正比例图像的认识)反 比 例 (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乘积一定)观察与探究 (初步感知反比例图像,体会它与正比例图像的不同)图形的放缩 (按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比 例 尺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二教材解读1地位与作用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2编排

2、体系、特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 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函数(函数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变化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y就叫做x的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

3、探索、描述应从小学阶段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以前学习的探索数、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等,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而本章的正比例、反比例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函数。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模型,体会函数思想需要丰富的情境,学生将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变量,有的变量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地描述。多种研究表明,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应

4、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因此,教材在呈现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分别运用了表格表示、图像表示、关系式表示的方法。在后面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中,也十分重视三种方式的结合。(2) 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5、成反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些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例如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境,这些情境中既包括“时间与路程”“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等生活情境,也包括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等数学情境,情境中有正例也有反例,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 (3)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正、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是在引入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情境中成“正、反比

6、例”的量。如,设计“找一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的题目,使学生认识到正、反比例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大量学生以前学过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底一定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圆的周长与直径。 (4) 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等。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

7、乐乐,让学生初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再如,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设计巨人的教室,进一步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中的知识,了解比例尺的另一种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与老教材对比:新教材(正比例和反比例)旧教材(比例)变化的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缩放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不同之处:1减少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2增加的内容: 用自己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画正比例图像、认识反比例图像、图形的缩放。3要求的不同:新教材所有的内容都从学生的身边入手,是在具体

8、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易理解、接受。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四课时安排:内容建议课时数变化的量5正比

9、例画一画反比例3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4比例尺练习二 + 机动3五本单元内容总结具体内容重点知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变化的量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能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画一画1、通过“画一画”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知道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反比例1、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正比例。2、能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观察与探究1、能用图来表示成反比例

10、的量之间的关系。2、知道反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图形的放缩1、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进行放缩,画的图才像。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比例尺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能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变化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表格、图表达或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尝试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表格、图表达或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教学

11、建议:知能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情境一: 让学生观察体会,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表中年龄和体重都在发生变化,小明的年龄增加,体重也在增加。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教师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效果会更好些,更容易观察。学生能认识到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即可。情境二:先让学生看懂图,横轴表示时间,如“4”表示一天中的4时这一时刻,“28”时表示次日凌晨4时;纵轴表示温度。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读出某一时

12、刻所对应的体温及某一体温所对应的时刻。感受到骆驼的体温随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情境三: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看懂图表,回答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学生说的合理,就给与肯定。正比例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利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

13、确的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建议:知能点1:体会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情境一:教学时,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填表、观察,然后与同伴交流,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可用公式表示为=4,正方形的面积也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可用公式表示为=。“说一说” 通过表格、图像、表达式的比较,我们发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比值一定;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知能点2: 初步理解“

14、正比例”的特征: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始终不变。情境二:先把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表填写完整。观察并思考:当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么变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增大,路程也随着增大;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它们的规律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总是一定的。情境三:把买同一种苹果的质量和钱数的表格填写完整。从表中可以看出,应付的钱数是随着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质量增大,应付的钱数随着增多;质量减少,应付的钱数也随着减少。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总是一定的。在此基

15、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正比例”,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情境二的表中,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如果用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上面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st=v(一定)情境三的表中,购买苹果的质量增加,应付的钱数也相应的增加,而且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单价)相同,那么我们说应付的钱数和质量成正比例。知能点3: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想一想 练一练)根据成正比例的量的两个特征,可以判断两个量是比是成正比例。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特征是:A这两个量相关联,即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B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想一想 2题: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小明的年龄虽爸爸的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比值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