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

上传人:我****5 文档编号:173693099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基础夯实1.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2.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3.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

2、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4.有关下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5.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6.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

3、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7.比较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它们的共同点是( ) A.直接用作燃料B.都是化石能源C.综合利用的途径相同D.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8.家庭用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说明红磷

4、不是可燃物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12.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扑灭森

5、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14.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 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

6、点15.下列关于燃料的综合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16.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17.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请分析A、B、C

7、、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D、E的化学式:D 、E 。(2)请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18.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实验。(1)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题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 C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 ,再打开活塞。19.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1)

8、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和天然气。(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腐蚀大理石的现象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地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 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20.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

9、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 , 该实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_(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填序号)(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_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

10、的条件之一是_(4)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我市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货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孔明灯燃气在空气中燃烧,越飞越高,风 将热量吹散,使灯罩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质灯 罩没有被点燃。故选C。2.答案:D解析: 3.答案:C解析:A、是腐蚀物标志,不符合题意;B、是剧毒物标志,不符合题意;C、是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D、是自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解析:5.答案:C解析: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

11、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现象,A错误;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且可燃性气体积聚在下水管道中有引起爆炸的可能,B错误;煤气泄漏时,为了防止电火花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B. 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 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内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7.答案:B解析:A、煤和天然气可直

12、接用作燃料,石油一般不直接用作燃料,故A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是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是化石能源,故B正确;C、煤的处理方法称为煤的干馏或炼焦;石油的处理过程叫分馏,故C错误;D、煤主要含有碳,还含有少量的硫、磷、氢、氮、氧等,是混合物石油中所含的元素主要是碳和氢,还含有少量的硫、氮、氧等天然气是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一般含甲烷80%-90%它们都是混合物故错误8.答案:D解析: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煤本身的 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9.答案:B解析: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A 错误;现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

13、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正确;现象有2个变量,无可比性,C错误;红 磷、白磷都是可燃物,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正确;B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错误;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11.答案:D解析: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2.答案:C解析:13.答案:D解析:让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与可燃物是否充分燃烧无关。14.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